BIM地形模型怎么建立?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方法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3D Geosciences Modeling Technology)是利用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新进的BIM技术对地质进行勘测,然后分析、处理、组织和描述勘测得到的地质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查询三维地质模型的水文地质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新进的图形化与可视化技术,同时根据之前的地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研究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在建模过程中,下面几点问题需要考虑:
(1)多元数据的使用。在三维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地质资料以及可使用的数据都很少,并且这些资料、数据的出处、类别层出不穷,很难完全集合到模型中。因此,在三维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如何能够高效充分地把拥有的地质资料和和数据整合集成到模型之中,充分利用诸如钻孔资料、地质图、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地质统计表、地形图、遥感数据、物化探数据、DEM等可利用的数据和资料。
(2)建模数据源分类。三维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具有多种不同的数据,并且它们的出处也各不相同,获得方式不同也导致了他们可用性的差异,进而导致其在建模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同。以钻孔和地震数据为例,钻孔数据主要指的是直接观测地下的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钻孔得到的数据可靠性比地震数据更高,因此钻孔数据在模型形成过程中拥有极高的约束级别。因此,一是可以将两种来源不同和可靠性不同的数据进行对比,校正并约束可靠性较低的数据;二是在地质建模过程中,以可靠性更高的数据为标准,规定不允许更改其更高的数据。
(3)原始数据和辅助数据。在地质模型建立的操作中,应该以原始数据为标准,并大量应用,如通过钻孔得到的数据,对数据尽量少做处理,少用或者几乎不用处理过的平剖面数据;另外,对于工程控制较低的地方,通过查阅如物探资料等其他资料,保证三维模型建立的过程能顺利完成,形成一个质量更高的三维地质模型。
(4)多方法集成。由于不同的地区的地质情况都会有所不同,而且有些地方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想要通过某一个方法就可以测得多个地区的地质数据是不太现实的,因此,需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地质资料、各个勘测方法、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等综合处理集成不一样的方案。
随着国家大力普及和推广BIM,国内许多软件开发公司相继开发出很多三维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但是,各个公司之间标准不统一,缺乏共同的标准,所以软件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传递,共同工作。利用地质资料和勘测得到的数据通过Civil3D、Revit等BIM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这是将BIM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一条途径。
本文主要通过Revit建立地质模型,将之前建立的九个勘测点地层概念体量族文件导入到同一个体量族中,将同一个地层点放到同一个标高之中,利用模型线将同一个材质的模型点进行连接,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面,构成一个地层之间的土层,将两个地质层进行连接,以此类推,将各个地质勘测点进行连接,最后将所有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地层,其他地层亦是如此,形成一个完成的地质模型效果图。
利用已经建立的9个地质勘测点地层概念体量族,按照地质勘测点平面图将他们全部导入到同一个概念体量模型中,各个勘测点的位置与平面图里相对应。然后对每一个勘测点里的地层点进行编辑,在每个模型点面内建立一个被赋予材质的小区域,用以区分不同的地质,然后将所有的模型店都建立相对应的面,赋予材质,将具有相同材质的模型点用模型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层,每一个地层的厚度都可以通过改变参数来进一步改变地层的厚度,其它地层按照相同的方法来连接形成地层,这样通过对地层实现BIM参数化,形成了一个可以进行参变的地质模型。
通过BIM系统对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全方位、整个生命周期信息管理,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然后将模型以共享的格式输入到Revit中或者直接在其中添加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达到一体化建设的目的。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