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运营管理(下)

发布:中文网小编2号 浏览:1266人 分享
发布于:2019-12-30 15:02

11.png

4、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运营管理

   对建筑工程运营者来说,不同功能的建筑体运营管理的侧重点也自然存在着很大差别:(1)商业型功能的建筑体一般都密切关注其建筑空间的详细规划、功能布置和管理,尽其所能地有效运用建筑体的内外部有效空间,利用商业出租等模式实现收益最大化。(2)工业用途型的建筑体其本身的建造目的是为工业生产提供室间支持,建筑体是生产设备的承载体,所以生产设备可以达到正常运行并加工制作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工业产品,同时减少资源消耗作为其运营管理的中心目标。(3)庞大的公益型建筑工程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如何在公共空间内为正常的公共秩序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充分且必要的功能性空间和有利条件,并为其中公用设施的维护管理提供必要的功能性支持,当发生影响公共秩序的紧急情况时可以便捷高效地疏导撤离人群,稳定公共场所人员活动秩序。

4.1空间规划与管理

   对于建筑物自身而言,其内外部空间的规划和使用是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人类对于现代大型复杂建筑的室间想象力比较有限,但BIM的可视化特性可以突破这一限制,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将建筑物直观整体地反映在模型中,在模型中对建筑预先实行虚拟空间使用规划,减少现实中因一次性规划造成的资源浪费。当然,建筑室间的基本使用功能已在设计阶段大体规划确定,而且越来越多的项目已经开始应用BIM技术进行辅助设计和优化。在运营管理阶段更多的是按照其设计规划进行空间管理。以求合理高效地利用空间资源。譬如综合商业建筑中的空间租赁管理,可以在模型中建立与现实对应的租户信息,在运营管理平台中显示该租户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租户类别和经营范围研究组合经营策路,使之聚集并产生规模效应,从而间接推动商业建筑的增值。

4.2设备维修维护

   在正常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设施设备的检修养护工作占据大部分的工作量。传统的检修模式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反复的巡检过程,同时二维平面图纸所具有的功能欠缺性,在发生问题时也不太容易对出现问题的位置实施精确定位并进行快速的处置。基于BIM的运营管理平台能够通过和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各项技术指标,发生设备报警或故障时也能修快速对设备进行定位,从而方便维修人员快速对设备进行处置:如果出现现场作业人员不能够妥善处理的问题,也可以根据BIM模型中所关联的信息联系设备生产企业,通过给予设备生产企业对应的远程操控权限,让其可以在基于BIM的运营管理平台上实施远程操控,配合问题的妥善解决。

4.3应急疏散与安保管理

   火灾是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火灾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极易出现,尤其是现代大部分都是高层建筑,当发生火灾时逃生和营救都非常困难,因此日常的运营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排除火灾隐患,当火灾发生时还需要能够做到有效控制灾情并疏散人群,而基于BIM的运营管理平台能够有效的集成火灾报警信息和视频监控信息,辅助现场指挥人员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灾情发展状况,更加准确地定位被困人员和消防人员,从而提高搜寻和营救的效率。

4.4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建筑信息档案

   根据对BIM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本质是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信息数据集成,其中包含了立项阶段的立项审批资料,设计建造阶段的设计及变更资料,采购资料、施工工艺检验批资料,设备安装资料、竣工交付验收资料以及运营阶段的运行维护资料等,利用上述信息数据为建筑物编制一个完整的信息档案,而不能简单将其看作是一个静态的三维立体模型。在国内提出构建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将此建筑信息档案作为一个模块融人其中,也是未来探索的一个方向。

4.5能耗监管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运营周期较长,基本占据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80%,从费用上来讲也不例外。其中一次性的初始建设成本只占16%左右,能源耗费总值则达到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总管理成本的30%以上。所以做好建筑物运营期内的能源消耗监测和管理工作,对降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我国正在倡导绿色无污染的和平发展模式,节能减排已成为一项社会共识且逐步推广。在政府积极推行绿色智能建筑的宏观背景下,建筑工程运营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引进BlM技术,对建筑物实施积极的能耗监管,从而降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