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IM做不了造价?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阻碍因素
我国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阻碍因素:包括技术方法、应用环境以及组织管理三个方面。
工程造价管理流程制约: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的工作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等内容,现阶段,国内使用BIM技术的方式是在设计阶段利用模型软件进行相关专业的建模,然后用该模型进行工程量计算,再将工程量计算结果应用在其他方面,这就能够减少造价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时间,节约了成本。但是,这一工作流程存在缺陷,因为我国建筑相关法律要求工程造价人员结果负责制,要想应用BIM技术,就需要工程造价人员从前期设计开始介入管理工作,但现实是很难做到的。
软件信息不对称导致数据接口不统一:国内现存造价软件例如广联达、鲁班等,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在所用软件中进行模型建立,然后软件按照国内发布的清单计价规范,根据施工构件以及施工工艺情况进行相关工程量的增加减少,但是BIM软件在建模过程中不会把这些规、范规则纳入考虑范畴内,当然,也不会把构件按照工艺、材料分类。工程造价人员如果想利用BIM模型进行造价编制,就需要对模型信息进行筛选,从而找到满足造价精度的项目信息。软件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工程造价管理不能直接使用BIM模型,如果想要实现此类功能,就需要在设计建模过程中考虑到差异问题。
BIM技术标准的缺失,2009年美国洛杉矶大学制定了面向DBB工程模式的BIM实施标准,在此之后,英国以及亚洲国家也相继颁布了BIM使用标准,而我国的BIM技术标准在2012年初的时候才开始有一个基础性的推广,住建部当年批准了5个建筑工程BIM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综合已经颁布的技术标准,对于建筑设计模型以及模型的精度都作出了相关的标准要求,但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仅仅是对构件信息及模型建立的应用流程进行了简单描述,对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很小。
业主应用BIM技术意识淡薄:BIM的应用能够为建设项目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业主、承包商、设计方等工程项目参与方都可以从中获益,但是各参与方获得利益的内容不同,其中,业主应该是获益最大参与方之一。由此可见,业主是工程建设项目应用BIM技术的组织者,只有业主强制要求使用BIM技术,工程项目参与方才会使用BIM技术来满足业主的要求,但根据2014年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只有20%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是满足了业主的强烈要求。业主应用BIM技术意识淡薄也是导致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推广困难的阻碍因素之一。
缺乏“复合型”人才:现阶段,国内缺少BIM技术人才,而计算机技术方面人才不可能会快速跨专业领域到建设工程中。人才的缺乏导致BIM在造价过程中的应用无法真正实现,造价人员需要同时掌握造价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挑战。
BIM软件共享性差:工程建设项目参与方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重新输入,没有完全实现BIM该有的共享功能,浪费了成本和时间。根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协同能力在BIM应用的影响因素中占比41%,说明其影响程度还是很大的。如果不能提高BIM软件的协同能力,那么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困难程度将会逐渐增大。
施工方成本增加: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中要想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那么首先要保证硬件和软件条件满足基本需求。一般的企业会按照项目自身情况及资金计划确定硬件需求,但是软件方面的费用占比也不容小觑,电脑及硬件等需求构件花费可达近万元,若是项目需求更大的话,配置构件的金额可达万元以上,但是此类硬件和软件的固定成本是不计入工程项目总造价的。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