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电气设计应用流程分析
(1)建模步骤。要与实际要求相结合,开展建筑电气设备电气族库的准备工作。利用业主提供及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现场调查获得的信息,建立了电气中心文件,确定了文件内容准确无误以后,再把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当中,并于电气中心文件、建筑电气专业模型间建立起连接。为了有效缩短建筑电气BIM设计所需要的时间,设计人员可以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对于不同建筑电气资料进行分类。例如,设计人员可以把楼层作为划分的参照,分别把每个楼层的相关建筑电气参数放入到所对应的中心文件中。若后续设计工作产生了变化,则要同步更新到所对应的文件参数。此外,还要利用BIM的实时同步功能,把上述文件资料同步到本地的中心文件当中,以便其他设计人员通过相关资料参考与分析。
(2)模型的设计步骤。通过BIM技术绘制建筑电气设计模型的关键是,模型二维模式、三维模式间要-一对应,以便业主或其他设计人员使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模型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资料,把建筑电气设计中所有管线的连接方式、电气点位的分布状况、电气设备摆放位置等清晰标注。与传统建筑电气设计模式相比,BIM技术应用优势体现在三维图可视化的预览方面。以建筑电气设计中电气桥梁、电管绘制工作为例,设计人员通过利用BIM软件剖面功能,把电气桥梁与电管间对应关系、具体位置详细进行标示,形成具有直观性的三维剖面图。
(3)碰撞检查步骤。由于受到建筑电气本身及其设计理念等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通过利用BIM技术初步设计出建筑电气成果,往往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冲突问题。如果直接把电气设计应用在建筑电气的实际工作中,施工环节极易出现无法安装电器设备或者管道铺设受阻等问题。BIM技术设计流程中碰撞检查步骤有效改善了这种局面:初步设计完成以后,设计师可以直接利用BIM软件中碰撞检查功能,对建筑电气设计成果中设备专业、电气专业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了冲突问题,BIM软件将会为设计人员标注出具体碰撞位置。设计人员根据实际建筑电气设计要求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调整,以提升建筑电气设计质量,避免了后续实际施工中这类问题的产生,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
(4)成图步骤。碰撞检查完成以后,设计人员可根据建筑电气施工环节要求选择BIM软件出图格式,运用软件自动出图功能生成了电气设备明细表、管线与电气设备间关系图等图像资料,为电气施工提供指导。
(5)优化步骤。通过以往建筑电气设计的经验表明,在采用BIM技术开展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BIM软件、网络环境等因素对设计流程产生一定约束、限制作用,进而影响了建筑电气BIM设计的质量。对此,设计人员要优化步骤,把约束因素准确识别出来,并把约束因素对于BIM设计成果产生影响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纠正。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