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BIM深度应用呈现出的五大特点有哪些?
面对复杂的建造业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BIM应用的普及给了建筑行业的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无论是设计院,还是业主,或者施工单位,大概都能说出三四五来。国外BIM的蓬勃发展,国内政策的推行,从事BIM工作的同学通过这两年BIM推广中可清晰窥知,BIM技术是建筑行业的潜力股。但越是从事具体的BIM工作,越清楚实现在BIM成熟的体系中建立工作流,真正做到BIM发挥其参数化驱动真正实现统一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多阶段应用
早期BIM应用多停留在设计端,而且主要以呈现3D模型为主,即效果展示。随着BIM在我国的深入应用与研究,已经呈现出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甚至是运维阶段的发展态势。在施工阶段,BIM技术除了可以提供3D可视化的数据信息模型之外,还是进行二次深化设计,碰撞检查,构件外形与数据细化,再配合BIM 4D及BIM 5D的相关软件,实现施工的进度管理、成本管控等更深入的应用。如此完善的数据模型,在导入运维端之后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运维方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集成化应用
因为笔者的专业关系,所以在集成化应用本人理解为从单一专业、独领域,向多专业、跨领域买进。早期BIM多在机电或者管线等发杂专业应用,随着对其不断的应用,BIM已可以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各个专业、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应用,这也符合了BIM概念的特性。
三、多角度应用
早期BIM的应用基本是停留在技术上,而且跟多是对技术的深入研究与探索。这根我们最初对BIM理解上的偏差有一定关系。近些年,我国对BIM概念有了全新的审视与理解,从单一技术发展逐渐演变为"技术+管理"的模式。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应用BIM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建立基于BIM的系统平台,让项目参与各方在统一的平台之下,参照统一的BIM模型,进行商讨与决策,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在参建各方之间得到共享和协同应用。而且基于BIM的系统平台还以支持对海量数据的获取、归纳与分析,协助项目管理决策;支持各参建方沟通、决策、审批、项目跟踪、通信等。
四、协同化应用
这里的协同化应用除了说建立基于BIM的协同平台,把各专业、各领域的信息纳入平台之中,让项目参与各方共享之外。还可以将BIM平台扩展端口,结合全新的信息技术,例如云端、物联网、VR、射频技术等,通过搭建互联网,把信息技术与BIM相结合,形成BIM+。通过与互联网的整合,可以把BIM模型中海量的数据上传至云端随时随地进行调取,运用物联网及射频技术还可以对构件、设备、物料进行跟踪,提高项目管理及后期运维管理的效率。
五、普及化应用
随着我国对于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再加之技术上逐渐成熟。我国BIM应用已经从早期的高、大、上的项目,逐渐向一般项目应用发展。尤其一些中小型项目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也开始纷纷尝试BIM应用,这与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积极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个大中小企也从早期对BIM的误解中摆脱出来,对其有了全新的认识,纷纷展开适合自身的BIM应用,从另一方面促进了BIM的发展。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