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能做什么?设计院、施工单位、业主方的BIM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施工单位的BIMer是分这么几种的:
第一种:翻模员,很简单就是做做模型的翻模,或者简单的搞搞场地布置啥的,一般一个项目撑死一两个那种,由项目的技术员兼任。
一般的项目组织是这样的,属于分散式管理。有的项目有BIM,有的项目没有。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第二种:BIM深化工程师,一般是机电部或者机电分包的这么一个专职人员。有时候其他的小专业分包也会有这类角色的存在,如钢结构深化工程师或者是搞幕墙深化的、搞精装的等等。
这些人员的可以说是正式的BIMer,每天的工作就是做着项目或者是领导临时派来的其他项目的模型深化任务。N天没洗的油腻头发上戴着小耳机听着各种外国歌曲,桌上一堆小零食,每天都会加班到深夜。没错说的就是原来的我跟我身边的小伙伴们,哈哈。
第三种:项目上的专业BIM团队,这种人物一般是咨询公司的或者是集团公司的BIM团队。
这些人的仪表跟着装就会比较讲究,毕竟是作为专家的身份搞工程的管理。
他们主要做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对现场的需求进行分析,转化成任务包安排给BIM建模跟应用人员,让他们来做模型、做数据、做应用,然后由这些BIM专家来指导项目的工作、来做汇报。
也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事。
下图是第二、第三的类似组织架构。
类似于这两种项目组织。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类似于现状的每个人都会CAD一样,所有都会revit、nw可能不会太精,但每个人都会打开模型,会应用。也就是所谓的全员参与的样子。
可能会有个专门的模型深化部门,专门做做模型深化跟模型应用配合。
非常经典的一张图表
我们可以从这种图中可以看出来,由于目前施工企业做BIM或多或少的都能得到点收益,所以施工单位还是比较乐意去推动BIM应用的。
总结一下,BIM在施工单位上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辅助管理以及做数据支撑。
所以施工单位的BIMer更多的是用模型,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把BIM转换成管理工具。而他们的薪资待遇一般也是差距比较大。红圈部分。
同样的由于采用BIM之后,设计阶段的工作量增加所以总的而言BIM在设计院的推广并不是很好。
设计单位,只是跟设计单位有些商务合作没有在设计单位工作过,所以此观点只代表我个人的看法。
设计单位的话一般是两种情况:第一种也是目前比较多的--翻模
工作内容的话,就是会有一个专门的BIM组或者是BIM部门做翻模,美其名曰设计的BIM应用。
由于翻模的BIM工作流程与设计院现有流程不能达到有效的整合,所以搞设计院搞翻模只是为了拿标而已。
第二种情况:正向设计。
首先什么是正向设计呢?简单的说就是用BIM做设计,通过BIM类软件直接出图。由于目前BIM出图不想目前CAD+天正那样有大量的插件,所以目前各个设计院都在做自己软件开发跟设计平台。
据我所知已经有些团队可以做到正向设计了,但是效率还没有出来。
但是不管是那种方式都在或多或少的搞一些仿真模拟的应用。
总结一下,BIM在设计上的应用主要是在于方案的展示、模型的数据计算。所以设计单位的BIMer更多的是在画模型。只是有的单位研究的比较深入了搞搞正向设计(直接用revit画模型或者是ac画模型)有些才刚开始,或者领导不准备投入过多资金所以这部分人就是在翻模,假装自己是在画模型。
业主单位呢?
简单一句话是做管理,做到好的业主单位会制定一整套自己企业的模型建立标准,让设计院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画;做一整套的模型应用标准这里的应用主要是质量的数据控制、变更洽商的控制,还有进度管理这么几个方面。
目前很多业主单位的BIMer工资下限都是这个数,当然这些专家更多是属于+BIM而不是BIM+。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以前就是很厉害了,只是又学习了BIM而已。所以大家不要想着,:“我把revit建模学好了就也能拿到年薪60万!”差的远呢。
文章来源:知乎 BIM-Bar 杨涛 微信公众号:小斗志学BIM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