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工程师需要达到哪些建模要求?
如今很多建筑行业的人士,为了能够出色地完成各种,都有去报考BIM工程师,但是有哪些建模要求是BIM工程师必须要达到的,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模型建立标准
大型项目模型的建立涉及专业多、楼层多、构件多,BIM模型的建立一般是分层、分区、分专业。这就要求BIM团队在建立模型时应遵从一定的建模规则,以保证每一部分的模型在合并之后的融合度,避免出现模型质量、深度等参差不齐的现象。
模型命名规则
大型项目模型分块建立,建模过程中随着模型深度的加深、设计变更的增多,BIM模型文件数量成倍增长。为区分不同项目、不同专业、不同时间创建的模型文件,缩短母找日标模型的时间,建模过程中应统一使用一个命名规则。
模型深度控制
在建筑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BM模型的深度不同,如:建筑方案设计阶段仅需要了解建筑的外观、整体布局;而施工工程量统计则需要了解每一个构件的长度、尺寸、材料、价格等。这就需要根据工程需要,针对不同项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建立对应标准的BM模型。
模型质量控制
BIM模型的用处大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可视化展示及指导施工,不论哪个方面,都需要对BIM模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用于指导施工。
模型准确度控制
BIM模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建筑的可视化展示,需保持与实际建筑的高度一致性,才能运用到后期的结构分析、施工控制及运维管理中。
模型完整度控制
BIM模型的完整度包含两部分,一是模型本身的完整度,二是模型信息的完整度。模型本身的完整度应包括建筑的各楼层、各专业到各构件的完整展示。信息的完整度包含工程施工所需的全部信息,各构件信息都为后期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如钢筋信息的添加给后期二维施工图中平法标注自动生成提供属性信息。
模型文件大小控制
BM软件因包含大量信息,占用内存大,建模过程中控制模型文件的大小,避免对计算机的损耗及建模时间的浪费。
模型整合标准
对各专业、各区域的模型进行整合时,应保证每个子模型的准确性,并保证各子概型的原点一致。
模型交付规则
模型的交付完成建筑信息的传递,交付过程应注意交付文件的整理,保持建筑信息传递完整性。
BIM移动终端可视化解决方案
(1)基于笔记本计算机
(2)基于移动平台
(3)基于网络
除了可以使标准操作流程“可视化”外,也能够做到对用到的无聊,以及构件需求的产品质量等信息随时查询。采用BIM技术,可实现虚拟现实和资产、空间等管理、建筑系统分析等技术内容,从而便于运营维护阶段的管理应用。
BIM实施手册制定
在创建BM模型前,制定相应的BM实施手册,对BIM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进行规划实施手册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BIM建模专业;
(2)明确各专业部门负责人;
(3)明确BM团队任务分配;
(4)明确BIM团队工作计划;
(5)制定BM模型建立标准。
建筑专业
(1)已完成的建筑施工图(含地下室)全面核对;
(2)消防防火分区的复核与确认。(按批准的消防审图意见梳理,包括: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垂直和水平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
(3)防火卷帘、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距离(如防火门位置、开启方向、净宽)及建筑消防设施(如消火栓埋墙位置、喷淋头、报警器、防排烟设施等);
(4)扶梯(含观光电梯平台外观及交叉处净高),电梯门洞的净高、基坑及顶层机房(有无),楼梯梁下净高等;
(5)各种变形缝(含主楼与裙楼,抗震与沉降缝等)位置的审核;
(6)专业间可能发生的各种碰撞校审。(如室内与室外,建筑与结构和机电的标高等) 重点是消防疏散梯、疏散转换口的复核;
(7)室内砌墙图、橱窗及其他隔断布置图纸的复核;
(8)所有已发生和待发生的建筑变更图纸的复核;
(9)规范及审图要求,如:商业防火玻璃的使用部位;消防门的宽度及材料与内装设计要求是否一致,是否满足消防要求;内外装饰的消防、建审等审图工作的 BIM 模型配合。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