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企业BIM应用流程讲解(下)
(8)专业模型建立
专业模型的建立宜在线路骨架的基础上进行,以保证建立模型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建立原则应满足现阶段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其建模过程、参数设置、模型签署审核应满足传统设计的要求,建模数据来源应与传统设计一致,便于设计人员开展模型建立工作。建立的专业模型应具备较好的参数驱动特性,便于后期的快速、准确地设计变更,同时为后期模型加工为模板奠定基础。
(9)数值模拟与性能分析
建立的BIM模型应具备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以便于设计阶段开展二维数值模拟、三维数值模拟以及结构各种性能分析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BIM模型的功能。
(10)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计算宜包含传统二维计算方法和三维遍历计算方法。对于模型难以完全生成的线性结构,且传统二维计算方法精度完全满足要求的情况,可以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和参数联动的方法统计工程量;对于模型结构复杂、体量较小、传统方法难以精确计算的情况,可以采用生成完成模型利用程序进行三维遍历的方法统计工程量。实际工程量计算时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利用以上两种办法。
(11)二维出图
现阶段利用三维模型及相关参数生成相应的二维工程图是BIM三维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生成的二维工程图应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
符合现阶段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符合行业习惯、规则的要求;
具备与三维模型、建模参数的关联性;
具备后期变更快速修改的特性;
二维工程图应该能保存成主流dwg、vsd、pdf等主流图纸格式。
要生成满足以上方面要求的工程图,需要结合选取的软件平台制定一系列与铁路行业各专业相关的标准、字体、图框等,并进行一定的软件二次开发,实现二维工程图快速、准确地生成。
(12)信息附加
BIM技术应用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模型为载体集成海量的信息,因此,信息附加工作是整个设计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后续阶段信息流转效率的高低。应结合选取的软件平台,在充分利用软件自身功能的前提下,结合二次开发实现信息附加功能,附加的信息应包含与专业模型相关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属性信息,应满足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拓性、有效性等要求,为后期模型功能拓展提供数据保障。
【摘自:BIM学习网】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