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模型检核需要注意什么?某工程BIM模型检核定型流程
经过三维设计成果的校核与审查后,各专业组装模型及项目总装模型已基本定型,在进行项目出图之前,必须完成三维模型定型,以确保设计成果的正确性和精准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出图,如此才能保证高效和精准。模型定型按照模型自身的结构关系可分为内容定型、环境定型、版本定型、应用定型和权限定型五个环节,模型定型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可以用矩阵表表示,如表 2.1 所示。
一、内容定型主要指在进行模型校审后,各专业的模型、专业组装模型、专业总装模型、项目总装模型系统、设备、部件(构件)满足完整性、合理性和碰撞检查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可以作为正确的数据模型固定下来,开展后期模型应用。
该环节的具体流程为:
(1)整理模型存储目录,按规范命名模型文件名;
(2)删减多余的线、面、体(如辅助线、面等要素)和冗余属性及信息;
(3)删除底层文件冗余的“参考”链接文件,梳理组装文件的文件链接层级,避免过多嵌套“参考”;
二、环境定型主要针对协同平台,是对本项目的共享数据库(属性库和元件库)的定型,由于采用ProjectWise协同平台,环境定型多是由协同平台管理员管理和维护,并不影响其他专业BIM技术人员的模型定型工作。
具体地,环境定型主要包括项目级共享数据库的定型,如在某泵闸工程项目中建筑和结构专业反复应用的楼层管理器。地质、电气专业数据库配置平台以及基本数据库也随着其模型内容的定型而固定下来。
三、版本定型是随着项目实施推进产生的较大(或较多)模型改动后产生的多次模型内容定型的版本,如项目在一个建设阶段产生的企业内部的初次定型版本、重大节点定型版本、阶段最终定型版本三个基本的模型定型版本。
定型版本的数量是制约BIM技术设计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做好BIM技术整体策划,加强协调和管理来限制定型版本的数量,使其与模型应用目标以及设计基本需求相匹配。版本定型的方式为:
(1)在协同平台中建立完整的版本定型目录结构,以A版、B版……等为定型版本根目录(版本号),项目进行中一般建立A版、B版两种目录,在有更多定型版本时再新建新的版本号,内部目录结构按标准化结构目录进行(详见协同流程);
(2)版本定型后建立版本说明文件,说明工程属性、项目属性、版本适用性、版本建立时间等相关要素。
四、应用定型即以应用目标为导向的模型定型。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有时并非所有的节点、任务、需求都需要完整的项目总装模型,而单独考察其中几项内容,例如在前期的基坑影响评价、三维模型到二维图纸抽取等应用过程。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对模型的关注点多是不同的,可以建立以这种以重要节点的应用目标为依据的定型模型,即应用定型,可单独建立版本,也可与版本定型相结合进行。应用定型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整理应用目标,通过新模型模板(种子文件)建立应用子模型;
(2)标准化命名子模型,描述子模型应用目标、主要内容、面向对象、提交时间等信息;
(3)协同平台上建立相应的应用定型目录,存储应用子模型用于指定的应用目标。
五、权限定型作为以上四种模型定型管理权限的界定。在某种版本确定为定型版本(或者新建某种定型版本)后,由协同平台管理员对其定型版本的文档权限和人员角色权限作出调整,即定型后的版本只对主要负责人员开放文档控制权限,包括读、写权限,但无删除权限。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Bentley软件”】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