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管廊BIM如何实现?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管廊中的设计应用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1323人 分享
发布于:2019-11-22 11:13

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的生命线之一,承载了居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质的输送,调配以及通讯信息的传输等工作,保障了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能够高效运用。因此对于地下管廊的工作人员而言,时刻保障地下管廊的合理运作是城市规划与运维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BIM技术 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产物,其在对庞大、复杂信息的管理及分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设计以及施工阶段应用BIM实现对地下管线管理的信息化,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建造成本。在地下管线的日常运维管理中引入BIM更是可以实现地下管线问题的及时反馈和预报,并对问题所在部位精准定位,避免不必要的劳动量。那么在实际的应用中,BIM技术都要面对怎么样的地下管网问题呢?BIM技术又需要怎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10230101.jpg

1、城市地下管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地下管网现状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突显。各类施工的安全事故频发,一到大雨天就“看海”,管网工程施工对地面的“开腔破肚”比比皆是,缺失井盖的窨井频频“吃人”,好好的路面突然就会塌陷,在人行横道上行走会掉进热水坑,输油管道的泄漏引发爆炸……

城市地下管网存在的问题传统地下管线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的地下管线一般是采用二维的设计手段,其断面图、平面图以及交叉节点图等仅仅是对特定截面信息的局部描述,对于管线的所有交叉节点以及管网整体很难实现全局性的分析。

2)设计缺乏整体性,进行管线交叉综合时无法避免局部调整引起的连锁反应,经常解决了一处碰撞又引起了更多其他位置的碰撞。

3)传统图纸标注精确化程度不髙,各专业交叉时仅仅规定竖向的极值标髙,在施工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施工的精准定位。

4)由于管材的老化、操作的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爆管事件的发生。在发生紧急事故时,传统的报警方式是由事故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逐级上报或者通过管线中的压力监测点所发出参数变化进而报警,因此很难及时、有效的准确锁定发生爆管的管段,以及事故所影响的范围。一个小问题有时还需要大开挖来排查。

 10280102.jpg

2、BIM在地下管线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

地下管线问题的BIM解决方案:

1)运用BIM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三维设计,其设计成果是对工程整体的全方位表达(如图2所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获取不同角度的局部断面以及复杂部位的详细信息。这在传统二维设计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在三维BIM模型中对地下管线进行调整修改,各个碰撞点调整后所带来的工程中其他部位的连锁反应可以及时清晰地体

3)地下管线三维BIM模型中所有标高均为准确标高,用户完全可以基于模型得到任意需要部位的准确尺寸信息。从而在施工期间就可以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标高作业,避免因施工人员的判断失误而产生的各种施工问题,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4)将BIM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地下管网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测管理。在监测管段上预先安装各种传感器,并将各个传感器测点的位置以及检测信息在模型中同步体现出来。在平时运营管理中,可以通过BIM模型对管网的水力情况进行监测显示,及时分析预报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可以通过BIM模型获取事故管段的位置以及事故性质等其他关键参数,以便工作人员检修处理。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