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可视化的特性能够将二维图纸转换成三维模型,通过给予三维模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类信息,从而对施工阶段进行模拟,提前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做到施工工序的优化和正常进行。

BIM可视化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1)审图核量,尽在掌握。通常在项目开工前,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审核图纸、核算工程量。由于铁路施工工期紧、节奏快,技术人员用在审图核量方面的时间很少,很难及时发现设计图纸和工程数量方面的出入,当后续施工过程出现纰漏时,就会打乱项目原先制定的施工计划,影响施工进度的合理推进。同时由于施工计划调整频繁,导致物资供应难度加大,若库存过于富余,占用场地周期加长;库存过于紧缩,则易造成断供停工现象。在管理平台端,资源配置计划与工程进度实时关联,库存不足能够自动预警,方便业务部门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了极端现象的出现,有力地保证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虚拟建造,预知未来。目前,大多数施工过程是二维图纸指导施工作业,很难发现设计中出现的差、错、漏、碰,同时技术交底采用纸质版文字稿,不能直观阐述过程中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3)信息传递,一“码”当先。在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中,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扫描当前构件的二维码,向平台提交完成或开始的指令,系统接收后,会根据预先设置的角色分配自动推送下阶段任务至相关责任人,实现了施工任务的快速流转,保证了工序之间的顺畅衔接,减少了因人为沟通造成的工序滞后,缩短了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持续时间。
(4)场地漫游,身临其境。进度信息通过手机APP实时回传,保证了虚拟模型和现场进度完全一致。在三维场地中漫游,可以看到整个场区内的箱梁存放位置及状态,点击任意箱梁模型,可以查看当前箱梁的工序进度。与传统的报表式调度管理相比,基于BIM可视化技术的进度管理更加直观、形象,真正达到了“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5)对比分析,有理有据。在整体进度管理中,依托BIM模型,系统可以按照年、季、月显示施工生产总计划,也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到各工序的详细生产计划。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生成单片梁计划与实际的对比差异图,直观形象,易于分析。当生产工序滞后时,管理者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优化施工组织。
BIM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对施工进度进行把控,在信息共享传递方面也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保障了工序的流畅进行,BIM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应当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
相关阅读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