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 重构收转运链条 让乡村告别『垃圾困扰』

发布:admin 浏览:23人 分享
发布于:2025-08-15 13:00

  清晨,贵州省盘州市两河街道的垃圾压缩车准时驶出中转站,沿着通村公路行进,在商户开门前完成清运。曾经的固定垃圾斗“驻扎地”,如今只需简单交接就能完成垃圾收集,效率大幅提升。

  村民提着厨余垃圾走向村口的分类收集箱时,无需再避开垃圾堆放点。干净的路面告别了往日因垃圾渗漏形成的污渍,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场地。整洁图景的背后是当地破解“垃圾围村”困局的一幅缩影。

  曾几何时,清运是当地垃圾治理的一大难题。传统“集中收集点”模式下的固定垃圾斗,看似解决了垃圾暂存问题,却也是新的污染源,在人口密集区域常常出现“爆满”情况。散落的垃圾随风吹散,雨水冲刷形成的污水影响周边环境。即便清运公司及时响应,垃圾在斗内的滞留仍易引发二次污染,让周边居民深受困扰。

  破局的关键,在于重构垃圾收运全链条。两河街道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推出“撤斗直运”新模式,用精细化治理破解沉疴痼疾。这场变革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定制方案:在散户零星分布区域设置小型收集箱,勾背车定时巡查做到“即满即清”,避免资源闲置;在聚居区域配置分类收集桶,压缩车每日多次直送城区转运站,杜绝隔夜堆积;对沿路商铺与住户,彻底取消固定垃圾斗,由压缩车按固定路线定时巡回收集,实现垃圾“上车即走”,以实现“零落地、零中转、零滞留”的目标。

  针对特殊需求,街道开通红白喜事“预约清运”绿色通道。村民提前预约后,由专人上门增设临时收集设施,事后及时清理,贴心服务获得了群众认可。

  流程再造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清运车队从8辆勾背车优化为3台压缩车加2台勾背车的组合,全街道垃圾清运周期从半个月缩短至一周,每月节约清运资金超过4500元。生态效益同样显著——对接盘州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定期对学校食堂、沿街餐馆的厨余垃圾上门回收,每周清运量超过800公斤。“废料”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反哺周边种植园,形成“餐厨垃圾—有机肥—农产品”的循环链条。

  环境的改善悄然重塑着村民的生活习惯。社区宣传栏的垃圾分类“红黑榜”发挥着引导作用,过去乱扔垃圾的现象减少,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增强,甚至有人成为义务宣传员。沿街商户也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生意较以往有了提升。

  从垃圾斗旁的怨声载道到压缩车边的主动配合,从治理难题到宜居新貌,实践证明破解“垃圾围村”需要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的制度创新。“撤斗直运”让洁净成为乡村日常,为乡村振兴铺就生态底色,勾勒出宜居的乡村图景。

  冠 英

  指导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帮扶办公室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