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5D如何管理成本?BIM5D引入后的成本管理方式

发布:中文网小编4号 浏览:2707人 分享
发布于:2022-01-19 17:25

BIM5D技术是在三维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上,集成时间和成本信息,成为五维建筑信息模型的新技术,成本管理是BIM5D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最有价值的应用领域。

摄图网_401943332_wx_房地产建筑模型(非企业商用).jpg

BIM5D引入后的成本管理方式

1、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施工准备阶段,运用BIM5D技术的动态施工模拟进行图纸会审和方案优化,可为制定出一个合乎合同质量和工期要求并且总成本最小的施工总体策划,并将成本计划作为后续阶段目标。

(1)图纸会审。各专业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施工图建立三维模型。在进行模型创建阶段,发现熟悉图纸时容易忽略的细节,将这些问题汇总,形成报告,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等到设计单位修改完成后,建模人员按照修改的内容对三维模型进行相应部位的调整。将模型建立完成后利用软件进行碰撞检测环节,包括同一专业之间和不同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测,深挖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细节。

(2)施工方案模拟与优化。利用三维模型对各个施工方案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从而对不同方案做出比选。由于BIM5D模型关联了工程量信息和造价信息,在施工方案模拟的过程中,可以从成本角度对施工方案比较和评价,为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施工方案可视化模拟过程中,将相关的资金和材料资源数据一起输入模型,查看不同进度节点对应的资源投入。同时,能够及早发现工程中存在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

2、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所构建并完善的BIM5D模型,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基于BIM5D的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主要应用于工程计量与计价、进度管理、材料管理及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

(1)工程计量和计价。在工程计量与计价中应用BIM5D技术根据合同约定的条件筛选和统计己经完成的工作量,汇总输出己完工程量与造价表格。成本管理人员在BIM5D平台上再补充输入其他价差调整信息等,统计相应时段的工程进度款,并可输出至项目管理系统,及时向业主申请工程进度款。总承包方基于BIM5D模型中各分包单位与流水段的对应关系,识别出各分包工作及各分包单位的己完成工程量,核实分包工程量。

摄图网_401911547_wx_房地产建筑施工(非企业商用).jpg

(2)进度管理。通过BIM5D平台及时掌握项目施工进度的发展情况,当施工进度出现滞后时,利用施工模拟了解工作面分配情况,分析不同劳务协作队伍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干扰,从而采取补救措施;当赶工期时,通过进度模拟进行分析,提前预知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而提高协同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分析因赶工期给成本和进度带来的影响,并根据物资、机械设备、劳动力等资源情况分析进度计划安排的可行性,及时作出调整。

(3)材料管理。首先,应用BIM5D模型编制材料需用计划,根据任意实体或流水段的工程进度情况,按照周、月、季、年等时间段从模型中提取材料消耗量信息,形成物资需用计划,并导出数据文件。物资机械部的人员结合材料需用计划和库存情况,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根据施工进度掌握进场和材料分配时间。当工程发生变更或进度发生变化时,及时地修改5D模型,系统能及时提示并自动更新相应部位和时间段的材料计划。

(4)安全质量管理。将复杂构件或者CAD图不容易表述的部位的BIM5D模型图片添加到技术交底文件中,同时通过交底协调会,将复杂施工工序、重要施工部位通过模型的可视化进行动态施工模拟和技术交底。把模型导入BIM5D移动端,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应用模型辅助工作,直观发现安全和质量问题,并将其同步到电脑平台。通过移动端App、Web端对现场安全和质量情况跟踪管理,统计分析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问题。

3、阶段性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

在施工过程中,基于5D模型统计和汇总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合同收入进行对比,获得整体和局部盈亏或超支情况,细化到楼层级、构建级,并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成本控制在计划内。结合成本分析数据,定期或者不定期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和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并将分析情况以文档的形式上传至云端,为下一阶段成本偏差的预防、成本管理方法的改进和成本考核等工作提供依据。

BIM5D数据为成本考核提供决策依据,根据成本分析情况将各个部门及其责任人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考核成本目标完成情况,根据管理及考评制度进行评价和考核,并进行工作的调整和奖惩。通过成本考核,增加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责任,提升管理人员完成成本指标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增加项目效益。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