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BIM技术引入国内后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BIM的核心就是通过建立建筑工程项目的三维模型,同时为它增加完备的、可使用的工程信息,使之成为一个包含设计目的、项目资料、施工信息、材料信息及设计管理数据等各种信息的信息三维实体。当然,BIM模型并不是信息的简单堆积,而是信息参数化的集成。BIM模型中所集成的信息通过参数化将全过程进行关联,从而一旦模型中某个参数发生变化,模型其它相关部分均能自动的更改,与之相关的参数也可自动更新。
BIM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的集合体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可视化。“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是BIM的重要特征之一,实现了将人们传统的二维视觉概念转化为三维的实体形式。可视化不仅仅是指将建筑工程项目以三维立体的形式进行仿真模拟,更是实现了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交流、决策的可视化。
2、可出图性。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对建筑进行二维图纸的输出,同时也能将三维模型转化成三维PDF形式进行查看浏览,提高了工作的高效和便捷性。
3、关联性。通过关系模型对象中的相关信息并加以识别,可以对模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归纳统计。系统能够自动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并将其存储在信息库中。当修改了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后,与之相关联的对象能够自动实现更新,以达到“一处修改,处处自动跟新”,便于模型的修改和优化,保持了模型的关联性。
4、协调性。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往往涉及到多专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利用BIM模型能够使其在施工运维前发现各专业之间的碰撞,从而对方案起到优化的作用。当然,BIM模型的协调不仅仅体现在各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同时还能优化如下问题:为实现桥梁施工的工点工厂化目标,通过BIM模型协调各类机械的布置;排水设施与其它设计布置的协调性。
5、模拟性。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模型对能够提前模拟出建筑建成后的状态,实现对相关重要设计的模拟,比如:进行钢筋布置时利用BIM三维模拟解决其碰撞问题,大型地铁站的安全疏散通道的模拟布置;在施工全过程中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和工程进度的模拟,可起到优化施工方案和有效控制进度、成本等效益;后期运营阶段,能够模拟出建筑的真实状态,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真实模拟,有利于后期实时掌握其结构状态。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