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是指什么?BIM技术是如何解决项目协同问题的?
协同,是指为完成同一目标,拥有不同或相同资源的不同个体(主体)协调一致完成目标的能力。协同的相近词有合作,协作,协同其实是自古就有的概念,可以延伸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协同软件,是用于协同的电子工具,比如即时软件OICQ,建筑信息软件BIM等。第二层次是协同应用,是把人的协同延伸到信息协同、应用协同、流程协同的层面,比如BIM技术。第三层次是协同理念,是协同思想的进一步延伸,成为了一种方法论和指导方法。
BIM技术在建筑信息二维和三维上的高度一致着实是BIM技术相比传统技术的一大进步;而BIM技术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点,那就是“协同”。通俗的讲就是BIM技术支持“多个人分别做一个大项目中的各自的小项目,之后有机结合,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借用Bentley提出的定义是:协同化设计是项目成员在同一环境下用同一套标准来完成同一个设计项目。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并行设计,沟通及时准确。
社会的规模越来愈大,社会上的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建筑造型的复杂多变,难度也会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会越来越多,可是人多、物多不见得工程的效率就越高。在这样的工程项目中,团队之间、专业之间、岗位之间能否做到完善合理的协同,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都至关重要。而一个相对完整的建筑项目,参与方众多,建设方、承建方、项目监理方、项目设计方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如果设计方再细分,那又可细分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声学和照明设计多个专业。这些参与方在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能否准确、快捷、无碍的协同作业,直接影响项目的工期、效率,甚至会影响后期的物业维护工作。
从二维设计角度来看,设计师表达设计思想是以图纸的方式体现的。项目参与方各个团队的协同都是基于图纸的。AutoCAD的软件使建筑项目的建筑方、设计方解放了笔、纸、绘图工具的依赖,通过软件提高绘图效率,设计中心提供的诸多功能比如图块的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模块,都大大减少了绘图量,减少了重复性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二维图纸在表达三维空间时可能会产生诸如信息缺失、理解差异、空间冲突等这些问题,使在协同过程中信息不一致、信息不确定、信息分歧,常常使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项目各个参与方各个团队都是各自在自己的平台工作,团队间的协同不一致而返工和管理文件混乱问题特别突出,给工程项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BIM技术的出现把上述问题都圆满的解决了。在建筑项目中,信息以BIM模型形式表现,BIM模型的优点是提供一个及时更新和及时关联的协作平台。基于互联网,BIM模型使所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工作,在这个共享和开放的平台上,在同一文件平台上实现各自工作和进展,协同中的大量问题也由其三维的文件属性得以解决。
BIM技术为三维协同理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未来的协同设计,将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设计交流、组织和管理手段,它将与BIM融合,成为设计手段本身的一部分,即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更令人惊喜的是BIM的协同可以使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专业的人通过网络展开协同合作,这样更进一步把协同的异时、异地的协作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者:刘志鹏 青岛理工大学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