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案例:BIM如何用于项目质量管理?以佛山市公共文化综合体为例

发布:中文网小编4号 浏览:1135人 分享
发布于:2021-12-05 18:15

佛山市公共文化综合体位于佛山东平新城核心区,是佛山正在建设的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之一。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包括地下2层,地上17层,总高度153.6米。如图。坊塔采用的是斜交钢+钢支撑核心筒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总共由9个方体建筑组成,四个方体构成底座,最具特色的是上部五个方体并不像传统建筑那样简单的叠加,而是围绕核心筒,朝着不同的方位交错悬挑,以方造塔,形成造型新颖、时尚的塔楼,呈现出舞动的优美姿态,整个建筑犹如舞动的魔方。坊塔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是钢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的工程包括了钢柱、钢支撑、转换桁架、屋面桁架、钢斜交柱、外框钢柱等,整个项目的用钢量超过了1万吨。这个项目结构上把传统的钢做成了网格状的斜框。其钢结构工程最大的特点是悬挑,上部四个方体,交错悬挑外飘,而且是整个结构外部悬挑,悬挑的最大距离达到了9.5米,采取这种悬挑方式的建筑在国内并不常见。这种结构形式,建筑立面的自重、悬挑部分室内荷载都要由悬挑结构承担。悬挑结的施工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摄图网_500181452_wx_建筑项目设计图(非企业商用).jpg

BIM质量控制体系模拟应用过程

本项目造型独特,钢结构的施工复杂,难度极大。工程上部的四个方体,交错悬挑外飘,而且是整个结构外部悬挑,悬挑的最大距离达到了9.5米,对悬挑结构的承重要求很高。因此,悬挑结构的施工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此外,地下室部分,管线分布错综复杂,局部管道有近30条线路,包括风、水管线和各种桥架,如果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必将多次返工和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难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基于本文构建的看板BIM质量控制体系,以阐述从项目施工前、施工中与施工后三个阶段该体系对质量控制的方法。

BIM的控制过程

本项目造型独特,钢结构的施工复杂,难度极大。工程上部的四个方体,交错悬挑外飘,而且是整个结构外部悬挑,悬挑的最大距离达到了9.5米,对悬挑结构的承重要求很高。如果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必将多次返工和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难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基于BIM质量控制体系,以项目施工前、施工中与施工后三个阶段来简要说明质量控制的方法。

摄图网_400215715_wx_室内设计稿(非企业商用).jpg

施工前控制

运用虚拟设计与施工(Visual Designand Construction,VDC)的功能,每次在质量控制体系各层拉动计划制定完成后,根据计划的资源分配和项目设计的原始模型,借助BIM信息管理平台,分别对每次施工计划进行仿真模拟。在仿真模拟的过程中,事先发现施工中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工程设计,真正“建造工程的质量”,而不是控制工程质量。

地下室管线种类繁多,布置路线复杂,使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进行碰撞检测非常必要。工程建模完成之后,通过对比设计图纸和模型进行碰撞检测,找出所有的碰撞点,在施工之前不断完善设计,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而不是通过施工再返工的方式提高质量。

施工中控制

根据构建的BIM质量控制体系,在施工中,从监管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工序完成后施工班组的自检、工程的验收以及返工再验收等环节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部分工程施工完成之后,施工班组通过移动终端上报完工的情况,系统随即根据数据库和模型自动生成待检查点和验收内容,班组负责人按照检查点对已完成工程自行进行检查。在各方块的对接过程中,钢结构之间对接的角度和位置的精确度在检查内容中有详细的要求,包括合格的范围和可视化图像的显示。班组工人在对照施工情况和电子屏幕中的显示,初步判断施工是否合格。自检合格的工程仍需要进行拍照,上传至信息平台进行下一步的验收。

施工后控制

施工后主要是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和学习,为系统的质量信息库进行更新,实现项目质量的持续提高。施工后的项目质量控制环节主要是针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精益建造下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文章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