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自公众号:智慧建筑科技
本文总结了实际项目中BIM技术在幕墙工程的应用过程,介绍了项目从方案对比确定、幕墙模型建立、结构深化、排版加工、现场安装等流程中BIM的应用方式,最终使幕墙工程在图纸深化深度、施工准确度、施工安全性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
本项目为会展中心项目,主会场建筑面积6904.39㎡,建筑高度27.215m,设计理念主要突出蒙元文化,总造型为蒙古包建筑风格。幕墙工程为异形曲面幕墙,采用复合铝锰板材料,分为矩形、梯形、三角形等形式,共计7760块,板块造型各不相同,型材连接件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原幕墙图纸满足基本的施工条件,但每块幕墙铝板的具体尺寸没有给出,幕墙厂家无法按照具体的加工尺寸来生产幕墙铝板,根据施工图纸,通过Revit对幕墙的每一块铝板进行尺寸细化。在以往研讨方案的例会上大家众说纷纭, 描述过半,多数人还未理解方案的内容,借助 BIM 可视化技术, 将方案以三维形式呈现出来,附加软件操作,即可对设计方案形象具体的表达出来,并让与会人员深入了解,快速进入论证阶段,同时也有助于最优方案的深度发掘。本项目方案比选阶段,方案一造型独特,但幕墙铝板加工难度大,加工时间长,方案二造型类似蒙古包,施工难度相对较小,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当地施工条件和工程建设时间,项目采用方案二。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原始图纸,创建标高体系、拾取幕墙总体边线、绘制旋转中心线、创建旋转形状;并按照图纸分割形状表面,项目初始外表皮即生成。制作三角形、四边形自适应常规模型;并设置共享参数,便于后期项目明细表内统计嵌板边长。新建自适应公制常规模型,在参照标高平面面导入CAD图纸;载入做好的三角形嵌板族、四边形嵌板族、新建不同的类型;参照图纸创建0-6.006标高自适应常规模型。根据相同的步骤创建6.006-21.9自适应常规模型。将上述自适应模型载入表皮模型,按图纸放置常规模型,利用重复功能,生成幕墙族。对于异形幕墙工程 ,普通的平立剖面二维图纸已经很难表达全面,而与主体框架的碰撞问题也无法很好的解决。利用BIM生成模型后,通过碰撞检测功能可以自动找到相互碰撞的对象,以供设计师修改。针对本项目幕墙系统,我们根据钢结构安装精度的范围控制 BIM 模型中钢结构的实际状态,从而检测幕墙结构是否存在可能与钢结构干涉的情况,进而调整设计。
part.5嵌板编号、加工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报告参数的应用,将每一块嵌板的不同边长分别进行统计、并添加嵌板编号。
使用已编号幕墙面板BIM精细化模型进行下料图纸输出,对面板切换、下料进行了,大大提高了材料下单速度及安装精度。
part.6龙骨编号、加工
通过对已深化好的龙骨模型进行依次排序编号,使材料人员很方便编制材料计划,现场施工人员轻松的找到龙骨等材料的安装位置。
part.7现场安装
通过BIM深化的加工图和编号进行生产后,可以保障现场安装工作顺利进行,缩短安装工期,针对安装难度大的项目,现场可以指导作业班组同步进行安装,安排各生产厂家和现场安装队伍,有条不紊的按编号对目前按编号对幕墙进行生产和安装。在BIM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说软件是工具,而在熟练应用基本功能后,还需要明白软件的逻辑思路,为软件功能灵活应用奠定基础。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