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可视化是什么?基于BIM的可视化投标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建筑模型,是针对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进行的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它的优点具体体现在八个方面:模拟性、协调性、可视化、可出图性、优化性、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上世纪90年代初,BIM的概念首次出现在G.A.Tolman和Van Nederveen的论文《建筑建模的多种视角》中。清华大学研究组一直致力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在建筑施工进度与场地布置三维可视化模拟和动态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深化了BIM在技术在施工生产方面的应用。
BIM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工程从规划到交付的过程进行提前模拟,这是传统的2D技术无法完成的,通过提前模拟,可以发现工程中潜在的问题、提前排除问题,提高施工图检查效率与精确度。早在1990年,Robert B. Haber and David A. McNabb提到了视觉显示是用来描述和评估散落的模型很重要的方法。简而言之,BIM的可视化就是将原本项目里的2D设计图建置成3D模型,并在3D模型中注入建筑信息,將2D平面图无法展示的空间与实际情况进行更直观的展示,并在3D模型中检视所有的建筑空间以及里面的相关设备和设施,进而延伸更多的视觉分析与检讨,甚至是动态仿真施工到维运,通过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不同的信息模拟、反馈,可以直接、快速的看到建筑物实际完成后会产生的问题,指导各阶段的施工,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早发现并排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规划并预防,避免因施工过程出现失误而导致停工,避免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浪费。
BIM可视化技术在工程投标中的应用
数字模型及其效果图的应用
精准的建筑信息模型是BIM技术应用的基础。数字模型又称数字沙盘、数字沙盘系统等,通过三维建模的手法,对建筑物的场景、效果进行模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对建筑物及其细节进行展示。用三维数字技术借助PC机、显示系统对虚拟城市、虚拟样板间、交通桥梁、园林规划、机械工业设备等进行展示、解说、指挥、讲解等,使枯燥乏味、空洞费解的二维图纸变的形象生动,让招标方对标的有直观、准确理解。对于一些异形结构,传统的二维图纸平、立、剖面图无法清晰的传达设计者的思路,而BIM可视化技术不仅能直观、形象、精确的呈现出建筑的任意部位,还能通过切图功能实时查看建筑的剖面情况。当前,施工企业获得建筑信息模型的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为满足应用要求,施工企业对设计阶段的模型信息进行完善,并进行适应性修改后使用;第二、以二维设计图为基础,施工企业建立新的投标模型;第三、一部分专业模型通过对设计阶段的模型信息进行完善后使用,另一部分其他专业模型由施工企业自行建立。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在模型创建工作中,虽然目标明确,但人手紧张,在投标阶段,对BIM模型精度要求不高,只需达到LOD200或LOD300,就能满足施工企业投标阶段对可视化应用。
BIM技术在工程量复核阶段的优化分析
工程量复核是投标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是对招标清单、施工图纸等信息进行核对的过程,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投标策略的选择和利润的大小。传统的算量软件往往只针对独立的模型算量,各专业间模型算量独立进行,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需要协同作业,导致碰撞点的出现。传统工程量复核方法见图1。普通算量软件不具备模型管线碰撞综合检测功能,工程量复核结果不准确。BIM背景下各专业协同作业模型可有效解决碰撞问题。BIM管线碰撞综合优化是将给排水、强弱电、暖通等相关专业中所有结构设施,在不改变原设计、设备材料属性、规格型号以及使用功能等前提条件下,应用BIM技术可以对电气配管、消防管道、暖通风管、给排水管道等结构设施设备等进行综合建模,对其中的交叉碰撞点进行优化分析,并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或管道避让原则,对设备管道路径进行重新布置。在不改变管路功能的前提下,调整、移动位置,增加整体设备管道布局的合理性和精确性,优化设计和投标报价策略。BIM技术背景下的工程量复核方法见图2所示。传统模式和BIM技术背景下的工程量复核对比见表1。
BIM可视化技术在投标策略中的应用
投标报价是投标书的核心内容,报价过低虽然会提高中标率,但是会有亏本的风险,而报价过高虽然不会亏本,但会导致中标概率大大降低,准确的投标报价能在确保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企业中标概率。以传统的定额计价为例,在投标报价中,材料价格是随市场波动而变化的,造价部门每季度颁布一次的工程预算定额,信息严重滞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很多信息数据与市场实际情况不符,计算成本与实际施工时的成本严重脱节。在工程预算定额和消耗量指标上,由于各地区数据的差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不平衡报价法,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获取更多收益,在确定总投标价之后,在不改变总投标价的前提下,对分部分项数量和单价进行调整,这种方法不会关系到最后的中标情况,收益一般可观,在投标活动中最常被应用。
增加建议方案法,指在招标文件允许的前提下,建筑企业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将原方案和优化后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使业主更加青睐优化方案,以此提升中标率的方法。
BIM技术建立了实体、时间、成本等多维度的结构化数据库。BIM具有强大的造价分析功能,将算量平台模型全部导入后,通过准确高效的分析、框图出价,造价工作可轻松完成,同时,造价还可反查到模型。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使得项目多算对比效率提高,造价精细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这都依赖于BIM技术精细化的建模、强大的计算功能,数据共享存储积累、专业的协同性、高效调用等功能。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