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运用是什么?在施工时期如何实现全过程应用?

发布:中文网小编2号 浏览:868人 分享
发布于:2020-10-29 09:13

施工阶段是将建筑产品由虚幻的理念和虚拟的产品转换为实体的关键环节。在之前的设计阶段,BIM已经建立了三维几何模型并且集成了所有设计和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施工阶段主要为模型数据库贡献了实际工程量、各类材料和设备的型号选择和性能参数、各级供应商信息、进度安排、人员安排、造价信息等资料,进程中所产生的设计调整等变更也被实时记录,这些都进一步充实了数据库。理想的BIM体系中所有的建筑、结构、设备甚至小构件、纹路的信息都可以在现实中完整实现并且一一对应,后续的运营阶段中所需的各类信息都可以从中找到并可提取。

010_1.png

(1)施工过程协助基于完备的数据库和良好的分析能力,BIM既可以向业主、施工单位等主题提供各类建筑和其他相关信息,也可以进行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自动进行成本分析,还可以对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最佳方案,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借助BIM进行项目的施工进度模拟,一是可以清楚地展示每一个时间节点的进度和施工现场完成工作情景,从而可以通过比选确定施工方案;二是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如建筑机械的行进路线和操作空间、工程的施工顺序、设备和管线安装的协调、物资的场内运输路线确定等进行实况模拟,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三是对于那些花费高昂或不具备可重复性的试验环节,BIM可以直观的展示出结果和效果,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构件预制BIM还可以帮助实现构件的预制加工,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由于建筑信息模型集成了所有构件的形状、尺寸、工艺要求等信息,供应商通过权限认证获得模型准入资格或者从业主和承包商手中获得这些信息之后,就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多种构件进行场外预加工,将成品运抵现场之后,即可进行安装或组装后安装,由于这部分构件是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的制作,所以与现场环境和建筑主体具有极高的匹配度。经由构件的预制化,

不仅可以为项目提供融合性好适用性高的产品,缩短整个施工工期,提高整体的产出效率,由于构件实现了场地外预加工,为施工现场节省了原材料存储和加工场地,还可以使现场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现场的施工调度也会更加方便和高效,由于节省了现场制作的设备和人工费用,整体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3)物资管理建筑行业很善于借鉴和引入其他行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在物资的跟踪管理方面也是如此。现在有许多学者在进行运用RFID技术对物资进行追踪的方式并且已经部分实现成果转化,在实际施工项目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RFID只能帮助实现物料和设备追踪定位,本身并不能提供其详尽信息,而如前所述,BIM由于集成了所有的材料、设备、型号、性能特质等信息,恰好可以弥补RFID的不足。将BIM和RFID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实现物资和设备的完整记录和实时追踪,完善的解决物资管理这一难题。

(4)参与方协同类似于设计阶段BIM可以帮助实现协同设计,它也为施工阶段的业主、承包商、供应商、设计人员等参与方提供了三维交流平台。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会有上个阶段所传递的施工图纸,还会有涉及到各类合约、各种进度、供货清单等承载了各种信息的文档资料,要从浩如烟海的文件中准确获取所需信息难度非常之大,由此带来的各种协调调度上的困扰比比皆是,所幸BIM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各个参与方都能从中获得所需信息,从而避免了信息的不对称和混淆;以BIM为依托平台,项目各参与方能够进行协调,通过方案演示往往更易达成统一,选择最优方案和最佳解决办法,从而降低了项目风险,减少了可能发生的摩擦,效率和效益也相应获得提升。

在此阶段,由于建筑施工涉及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总包商、各级分包商、供应商、监理方、招标代理单位等在内的各种行为主体,因此如何分配两两之间的权责和分担风险,以及促进不同行为主体的协作是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