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协同平台的功能有哪些?BIM应用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有什么特点
高校基建工程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因此,其资金的应用和分配应该比普通工程项目更加清晰、公开、透明。BIM技术应用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1)利用BIM技术的可视性,可以使相关领导做决策时更加方便直观,从而控制后期的工程变更。应用BIM技术可以在项目前期决策阶段根据已有的建筑面积、结构类型等信息构建BIM三维立体模型,可以使相关决策人员更为直观形象的看到拟建项目的布局和功能,更加方便沟通交流,及时修改效果,减少后期的变更,更加容易清晰理性的进行决策,减少后期进行变更签证的可能。
2)利用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特点,可以使信息更加透明,减少腐败事件的发生。BIM模型包含的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对项目特征、漏项及图纸答疑等的描述更为准确,减少了基建处工程技术较低、审计处编制工程量的风险,更容易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增加了项目招投标的透明度,有效地降低了腐败的发生。
3)利用BIM技术参数化的特点,减少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和索赔,对于工程造价中影响较大的建筑材料指定品牌、型号,减少重复工作的进行,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工程施工的深入,将相关变更、材料认价信息等输入已建成的BIM模型,相关的信息均可进行一系列更改,更重要的是,此模型基于与工程项目的最终模型一致,方便竣工结算和后期审计工作的进行,减少工程量、价格和变更签证等重复工作的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4)高校作为特殊的业主,采用BIM技术起表率作用。高校由于其根本属性,其资金、服务、管理均属于政府,因此,具有率先使用的前提条件。调查表明:BIM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作为获益最多的业主方理应成为推广该技术的首选,但业主目前推广使用的积极性并不高。业主最关心的是成本问题,虽然BIM技术在技术上很完美,但其高成本、使用标准不统一、能否带来收益等问题,使得其使用推动阻力很大。在目前,只有让政府投资为主导的非盈利性机构率先采用技术进行试点,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才能提高普通业主采用BIM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普及使用的目的。
Bl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简称,其定义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查克伊士曼博士提出,起初的BIM技术由于受限于软硬件等辅助工具的不完善,发展较缓慢。但其可视化、多元化、信息化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得到认可。从20世纪90年代,部分欧美国家开始尝试使用BIM技术,但大多应用于制造业,比如用在汽车、飞机、船舶等的设计中。之后,随着3D工程辅助绘图软件的出现,BIM技术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使得工程界人士看到了建筑产业进一步提升的曙光。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