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无人机如何应用?无人机 LiDAR 场地勘测及 BIM 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文章来源:三维前沿
摘要
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航测获取地面几何模型和影像信息具有快速、高效和高精度的特点,而且其数字化成果具备向建筑信息模型(BIM)平台迁移的优势,使用无人机激光雷达设备开展了测图全流程实验,并分析航测数据精度,探索了利用成果数据进行BIM规划设计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研究成果验证了无人机LiDAR测绘数据作为BIM前期工程项目数据的可行性,提升BIM设计的效率,拓展了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形式
关键词
LiDAR;无人机;工程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规划设计
引言
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航测是集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3种技术于一体的空间测量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能提供三维信息的优点。配合高清数码相机还可以获取与激光信息相匹配的高清影像信息。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控制测量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扫描目标的当地坐标,因此机载激光雷达航测已成为生成数字地面模型的重要工具。相比于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定点悬浮和垂直起降等特点,且结构简单、可维护性强。
利用无人机作为机载激光雷达设备的载具,开展无人机低空激光雷达场区测绘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测绘效率,而且获得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程度较高,能够同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相结合,方便工程师快速开展场区规划设计。
本文对如何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航测技术开展场区测绘工作,以及如何将测绘结果与BIM技术相结合开展规划设计进行探索研究。
整体工作综述
对拟用点位进行高质量的测绘是开展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测绘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预期效益的实现。
传统测绘采用人工实地作业方式,根据经验,对1km2的丘陵地区进行人工测绘,仅外场作业就需要10人工作半个月左右,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高、成果数据精度不易控制。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LiDAR技术的出现,让短时间完成低成本、高密度、高精度、高效率的测绘作业成为可能。
本文采用多旋翼无人机挂载激光雷达测绘系统的方式进行测绘试验,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本文选定点位为已测点位,具有完整的人工测绘数据,因此本文重点在于无人机激光雷达航测作业及测图数据的BIM应用。
▲图1试验流程
无人机激光雷达航测系统介绍
本文的研究所使用的无人机激光雷达航测系统由无人机、激光扫描仪、数码相机、定姿定位系统(PO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基站等硬件及配套数据处理软件等组成,雷达技术参数如下如表1:
▼表1雷达技术参数
全状态无人机激光雷达航测设备如图2所示。
▲图2无人机激光雷达航测设备
此外,系统还需要搭配飞行控制软件、航迹解算软件、飞行姿态数据差分耦合软件、点云解算软件、激光点云滤波分类处理软件、正射影像解算软件、影像修正软件等。
无人机载激光雷达低空场区勘测
A、理论基础
????无人机激光雷达航测系统单次飞行测绘面积公式为
【公式说明】
S为单次飞行测绘面积;
v为飞行速度;
t为单次飞行时间;
h为单次飞行平均高度;
a为选取的激光雷达测量角;
j为旁向重叠度(往返测量时平行航线间测绘幅面的重叠率)。
????本文代入如下数据:
S=9km9km
v=27km/h;
t=20min;
h=300m;
a=80°;
j=20%
可得,单次飞行理论测绘面积为3.62km2,因此单次飞行至少可满足3km2的测绘工作;
若配备备用电池,按更换一次电池的有效作业时间为20min计算,理论上完成10km2的测绘工作不超过3h。
B、实操过程
01前期准备工作
测区勘察
主要了解测区内与飞行作业相关的因素,如起飞地点、地形地貌及植被茂密情况,有无无线电发射塔、高压线、易形成旋风的地形及其他可能造成安全方面的影响。
航线设计
确定飞行区域后,利用互联网获取场区三维地图数据(本文利用谷歌地图软件下载),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航线设计。规划航迹时需要充分考虑测区的走势、空域管制和飞行时间等要素。
数据校准
在测区范围内选择必要数量的GNSS基准站点及均匀布置5个以上坐标转换标志点,另需布置30个以上的无植被区域测图精度评定点,转换标志点和无植被区域测图精度评定点均需能从影像上准确定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即可开展场区实地作业。
02飞行测图现场作业
在测区进行GNSS基站架设、连接飞控设备并上传航线、磁罗盘校准等工作,完成准备后,即可开展低空测绘工作。
准备要点:
GNSS基站应架设在较为空旷的地域,便于接受卫星信号。
在测绘过程中GNSS基站都要保持姿态不发生任何变化,确保卫星数据的一致性。
03测图数据处理
确定参数过程
航迹及激光点云解算、DOM数据生产
通过地面基准站GPS数据与机载GPS数据联合差分解算;
确定航摄过程中飞行航迹,再与IMU惯性数据耦合处理,得到航迹姿态信息;
平滑处理,得到测绘时刻激光雷达及相机的位置和姿态信息,结合激光测距及扫描角数据进行联合处理,得到各个测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形成激光点云数据。
▲解算和生成流程如图3所示:
▲图3航迹及激光点云数据解算流程
数据修正策略
相同经纬度点为中心,较小范围内保留最低点为地面点,可剔除植被、高架电线等对测绘结果的影响。
删除明显高过地面的点,可剔除飞行器自身结构、飞鸟、高架电线等对测绘结果的影响。
对于无回波点,选择无回波区域边缘点高程平均值作为区域内补充点的高程值,按照每平方米4个点的密度进行补值。
经过解算和修正,即可得到测绘成果,包括DEM、DSM、DOM数据和激光点云数据。激光点云数据与DOM数据结合可生成彩色点云文件,如图4所示。
▲图4三维彩色点云
04数据精度评定
本文试验精度评定采用与传统人工测图相应数据进行比对,点云的具体精度如下:
2个航次数据合在一起计算的地面点云密度为1.55个/平方米(剔除植被点和无效点后),满足激光雷达测图比例尺1∶2000的点云密度要求。
跟人工测绘的点对比,无植被硬地面区域高程精度优于0.20m,平面精度为0.30m左右。跟人工测绘的点对比,植被区域高程精度一般在0.50m左右,本文试验中最大的高程误差为1.80m(谷底植被茂密处)。
本次试验所选点位植被较为茂密,植被最大高度超过10m,地形属于典型丘陵地带,最大高差接近150m。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相关成果完全满足工程勘察的需要,证明了该测绘技术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
无人机载激光雷达勘测成果的BIM应用
BIM技术旨在构建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BIM,支持跨阶段的信息无损传递和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本文在前期无人机载激光雷达场区勘测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如何利用BIM技术无缝衔接其数据,实现场区勘察数据与方案规划阶段BIM应用的信息无损传递和集成应用问题。
数据文件分析
航测完成后获取的场区勘测成果主要以点云数据、DEM数据和DOM数据为主,其附带的数字线划图DLG文件主要以CAD文件方式存在。本文将其利用与BIM场区规划的方式见表2。
▼表2场区勘测成果及其利用方式
点云数据利用
由于DEM数据可直接通过点云数据解算获得,因此对于地形模型的创建与数据传递本文主要通过点云数据进行。
本文实验获取的点云数据范围为1.6km?,效地面点数量为1556897个,数据文件大小为51695kb,文件格式为.las,导入AutodeskCivil3D平台,导入时间为30s,导入后显示浏览、操作流畅。
在Civil3D平台,可基于导入的点云数据生成三角网曲面模型,也可生成等高线图,相关操作并不复杂,处理基本无需过长的等待(图6)。
▲图5AutodeskCivil3D平台下地面点云
▲图6点云与等高线叠加
通过Civil3D可将地形模型导出为LandXML数据,使其与GIS平台对接,方便导入方案规划设计软件Infraworks中。还可以直接利用完整点云文件(包含地物和植被数据)在Infraworks中生成点云模型,用于实际地物和植被的参照(图7)。
利用Infraworks的快速布置功能可快速完成基于地形数据布置建筑和场地规划,还可以实现道路路线的初步规划(图8)。Infraworks对地形的修改还可以完整传递到Civil3D中用于更加精确的场地规划设计,该数据可满足场地规划以及道路设计图上定线、方案设计的要求(图9)。Revit也可以利用点云文件生成点云模型,作为后期设计的参照。需要说明的是,Revit不直接支持.las格式的点云文件,可利用Recap等软件将其转换为.rcs文件,供Revit快速链接转化(图10)。
▲图7包含地物和植被数据点云
▲图8Infraworks快速场区BIM规划
▲图9Infraworks数据导回Civil3D后的地形修改
▲图10Revit导入.rcs文件用于设计参照
BIM应用小结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勘测数据进行BIM场区规划设计,有利于打通勘察阶段数据与方案设计阶段的数据通道,使BIM设计数据向GIS数据延伸,也有利于GIS系统与BIM技术的结合。通过相应软件的实际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项目决策期的数据生产成本和沟通成本,提高数据的精度,为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上游阶段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
无人机载激光雷达低空测图的优点和不足
目前,利用无人机载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测图,能极大提高测图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获取高精度数据。
主要优点有:
极大提高外业作业效率,本文实验证明,应用该技术可有效缩短10到15倍勘测外业作业时间。
信息化程度提高明显,所有成果均为数字化成果,数据的转化和传递具有优势。
测绘范围不受地形限制,只要是允许无人机飞行的区域均可开展作业。
成果有利于后期引入BIM技术。
存在问题有:
作业受天气影响严重,凡是不利于无人机飞行的天气条件均不适宜作业。
利用该技术进行植被茂密处的地面测量,难以获取精度较高的地面点。
勘测数据只能获取地形数据,对于部分特殊工程所需的地质数据利用该技术尚不能获取。
结论
根据实验结论,利用无人机载激光雷达设备开展低空测图工作,已经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并广泛应用于勘测作业中。其成果的数字化特性有利于对接BIM技术开展工程前期的项目方案规划设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将勘测阶段的数据融入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范畴,为BIM数据提供上游业务的支撑,也为下游的后续业务提供了数据保证。
文章来源:图学学报《无人机LiDAR场地勘测及BIM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作者:田先斌,张永利,吴建文,蔡振,于悦
Revit中文网作为国内知名BIM软件培训交流平台,几十万Revit软件爱好者和你一起学习Revit,不仅仅为广大用户提供相关BIM软件下载与相关行业资讯,同时也有部分网络培训与在线培训,欢迎广大用户咨询。
网校包含各类BIM课程320余套,各类学习资源270余种,是目前国内BIM类网校中课程最有深度、涵盖性最广、资源最为齐全的网校。网校课程包含Revit、Dynamo、Lumion、Navisworks、Civil 3D等几十种BIM相关软件的教学课程,专业涵盖土建、机电、装饰、市政、后期、开发等多个领域。
需要更多BIM考试教程或BIM视频教程,可以咨询客服获得更多免费Revit教学视频。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