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协同化设计(下篇)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很多设计院都在学习一些BIM软件,这些软件都可以实现2D到3D的转化。然而虽然在模式上采用了三维的设计方式,但从设计流程和管理模式上来看,设计院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工作效率非常低。这也是很多设计院不愿意用BIM技术做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设计院而言,不仅要在专业方面进行提升,同时,管理模式也要上升到协同的高度。这也是基于BIM协同化设计的一个终极目标。
实际上,基于BIM的协同化设计平台,可以将其他专业都整合到一个模型中去,并在整合的模型里进行自动的更新。“这样一来,设计院不至于因为施工单位的不断变更而进行反复修改,避免了一些重复性劳动。”张洪伟对记者说到。

应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化设计方式,不仅能够在设计阶段实现一些功能,同时,将它延伸到施工阶段,也能够提供一些相应的支撑。基于BIM模型,能够实现平面包括立面甚至一些剖面图纸的图切。张洪伟介绍到:“建筑专业目前能做百分之百的切图,这样一来效率大大提升,方案哪里进行调整一目了然。因为图纸
跟模型是联动的,这样能快速的达到图纸调整的目标。”众所周知,BIM模型本身在结构模型时无法建立钢筋的建筑信息。目前主要是借助结构的专业软件计算出结果,通过EXCEL表格把配件信息输入到BIM模型构件里面去,每一个BIM的结构模型中的构件都具备一些属性钢筋信息。这样设定一个切图规则.可以实现自动的切图的配件平法的表达。
此外,基于BIM技术的协同化还可以进行专业间碰撞检查,不仅仅是管线方面的碰撞检查,另外校准和结构都可以进行相应碰撞检查,来校验设计成果。很多情况下在设计初期,实现建筑的结构就用合模的话,可以校验出结构设计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破坏了建筑的使用品质。在运维阶段,基于BIM技术,可以构建监管平台。把BIM模型与监控的点进行结合,在监管平台中能够看到它各个监控的位置,并把能耗的各个表据采集下来,最后通过加一些传感器,把数据都传到管理平台里面去。监管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具有可扩展性,将来在资产管理可以加载到更多BIM模型里去。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