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如何建立基于BIM的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模型

发布:中文网小编 浏览:1807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8-09 21:19

建立的基于BIM技术的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以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项相关信息为基础,以数据转换、虚拟仿真为技术手段,结合了BIM技术的信息化特点,将监测到的数据与三维模型进行整合,结合时空效应分析基坑工程的变化,提前规避危险。基于BIM技术的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系统依据设计和使用过程的不同,分为一下几个层面:数据源,采集层,数据层,平台层,模型层和应用层。数据源包括BIM数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数据等;采集层根据数据源的数据,结合信息测点布置方案,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对基坑现场施工沉降及倾斜变形等位移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应力传感器对支护结构应力及土压力等力学响应信息进行感知及采集,并通过智能水位计对基坑地下水位情况进行测量;数据层基于自身的技术,实现对施工响应其的接收、转化、存储及管理;平台层通过建立的基坑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项目各个环节的管控;模型层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建立起施工管理模型,安全性计算模型与综合信息模型;应用层链接用户管理及施工现场,出具动态数据分析报告,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动态化实时监控。

image.png

根据项目自身的一些特征,并对比了国内外各种建模软件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本项目最终采用了目前适用最为广泛、建模自由度较高的Autodesk Revit软件,并利用FTIM参数化建模方法来进行基坑BIM模型的建立。根据设计院设计提供的施工平面图、钻孔柱状图、勘测点平面图建立Revit核心模型,主要包括地质模型、基坑支护模型、周边环境模型等。利用FTIM的理论方法,以协调各个环节以及其中每一个构件之间的性质和联系,将他们结合起来,对全要素信息进行管理,将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文件存档到一个PC端中。以模型为基础,将实际信息录入到模型中,实现模型信息化,通过信息模型指导实际施工。通过Revit的内建构件库功能,将生产现场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类区分,建立模型所需的各种构件,准确布置基坑模型。基坑BIM模型的创建是对基坑工程进行5D可视化监控及管理的内涵所在。由此可见,针对深基坑工程,利用BIM技术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建模问题。

image.png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