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全过程落地BIM应用,看这篇就够了!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2302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8-05 10:44

image.png

    这是广联达新建造的第331篇原创分享

    文|广联达辽宁分公司

    来源|广联达新建造(ID:Glodon-NB)

image.png

    辽宁省城乡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前身为成立于1976年的辽宁省机械施工公司,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多项资质的国有控股施工企业。

    公司隶属于辽宁省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乡建设集团是辽宁省深化国企改革、整合现有国有企业,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直接组建的七大集团之一,是建设系统全产业链企业,集研发、咨询、设计、建设、融资和城市运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

    1、项目背景

    盛融万恒府城铭邸SHN02-02-36/49地块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四标段)总建筑面积47689.03㎡(地上建筑面积36504.71㎡,地下建筑面积11184.32㎡)。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4830.71㎡,商业建筑面积1674㎡,其中地下人防部分占4009.71㎡,剩余为非人防地下室;

    本工程共2栋高层其中42#楼为33层、42#楼为27层、48#楼商业用房为2层,42#楼住宅建筑地面总高度100.9m;43#住宅建筑地面总高度82.9m。

    建设单位:辽宁盛融万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大连市宏远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辽宁省城乡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mage.png

    以下为本项目的所有BIM技术应用点

    2、BIM模式的图纸会审

    传统的图纸会审,图纸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口头的描述辅助CAD图进行讲解,通过BIM模型导入,强大的BIM轻量化和在线浏览技术,降低BIM应用门槛和成本,发现问题更轻松。

    通过三维模型和平面的对比,让参与图纸审核的人员更直观得发现问题。

image.png

    3、施工现场的合理规划

    用场布软件提供的功能创建三维场布直观显示:现场道路,材料堆场、塔吊、临边防护、大门、加工棚、临水临电、施工机械、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等,检验施工场地布置的合理性,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优化场地布置,并得出措施项目清单。

image.png

    4、BIM模型的可视化展示

    根据BIM的可视化特点,利用精确的三维模型,形象直观输出深化设计部位的平面图,剖面图,不同专业提供不同配色线条,便于识别和理解,供施工使用。

image.png

    5、BIM技术在铝合金模板中应用

image.png

image.png

    6、装配式叠合板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的建筑建造方式,有许多优越性:

    1.尺寸精准、质量一致,在工厂环境下进行构建的生产,产品的生产及养护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施工便捷、绿色环保等。

    通过深化设计的实施将建筑各个要素进一步细化成单个信息构件,每个构件包含全部设计信息。

    利用BIM技术对模型进行碰撞试验,检测不同构件之间,线盒、线管、设备、钢筋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干涉和碰撞。每个构件进行编码,每次根据施工进度所需的编码进行加工及运输,现场对照图纸编码进行准确吊装。

image.png

    7、多专业的碰撞检查

    在传统施工中建筑工程建筑专业、结构专业、设备及水暖电专业等各个专业分开设计,导致图纸中平立剖之间、建筑图和结构图之间、安装与土建之间及安装与安装之间的冲突问题数不胜数。

    通过三维模型,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在施工前快速、全面、准确的检查出设计图纸中的错误、遗漏及各专业间的碰撞等问题,减少由此产生的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从而减少施工中的返工,提高建筑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降低风险。

image.png

    8、钢筋的BIM应用

    钢筋建模完成后,可根据各部位出具钢筋下料单,指导现场施工,钢筋下料翻样复核。钢筋中通过建模完成钢筋模型:

    结构配筋自动识别转化,建模效率高,免除钢筋BIM模型创建的痛苦。

image.png

    9、砌体的应用

    1、砌块的排布

    创建砌块排布综合模型,协助完成砌块优化组合方案,通过revit插件创建砌体排布综合模型。

    施工砌体排布中可设置各类灰缝、底部导墙、顶部预留填充、排列原则、马牙槎等各类参数,根据砌体规范及现场实际需要设置参数,优化砌体排布规则。该排砖方法与传统的手工排砖相比,大大减少了排砖的劳动强度。该排砖方法具体逼真,直接反映工程实体,避免了由于排砖不当造成的返工损失。

    2、砌块的搬运

    本工程将整个楼层化作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负责堆放该区域所需的砌体材料,根据BIM模型按区域提取的工程量,精确控制该区域砌体材料用量,精细化控制每个区域及楼层材料用量,避免材料二次转运造成的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利用BIM,做到分区域统计材料用量,材料运输一次到位,加快施工进度。

    10、二维码技术交底

    1、文档交底

image.png

    2、三维技术交底

image.png

    11、进度计划管理

    将Project编制的计划导入到斑马进度计划软件中,可以自动生成双代号网络图,直观发现Project计划的逻辑关系错漏问题,检查关键路径和工期是否正确,辅助项目提前规避越到后期发现越干不完、无效抢工等风险。

    前锋线直观、全面反映计划与实际的差异,作业性计划的执行情况对上级控制性计划的具体影响也可以直观看出,方便项目及时发现进度提前和滞后偏差,分析原因,进而采取纠偏措施。

    12、BIM5D的应用

    通过project编制导入或者直接在BIM5D中直接编制进度计划,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展示,实现资金计划管理和优化,达到项目精细化成本管控。

    由于建立基于BIM的5D实际成本数据库,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速度快,短周期成本分析不再困难,工作量小、效率高。比传统方法准确性大为提高。因成本数据动态维护,准确性大为提高。

    13、材料管理

    传统材料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工管理中的限额领料流程、手续等制度虽然健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配发时,由于时间有限及参考数据查询困难,审核人员无法判断报送的领料单上的每项作消耗的数量是否合理,只能凭主观经验和少量数据大概估计。

    BIM模式的精细化材料管理:

    通过科学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借助BIM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项目精细化管理创造价值,并探索BIM与传统项目管理结合后的流程优化。

    例如:将BIM模型中用料意图灌输给班组,用BIM三维图、CAD图纸或者表格下料单等书面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班组“长料短用、整料零用”,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及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14、安全质量管理

    利用手机应用软件采集现场数据,利用WIFI或者手机网络上传现场质量缺陷、安全风险、文明施工等数据资料,直接反映到项目管理层,避免质量、安全隐患。建立现场质量缺陷、安全风险、文明施工等数据资料,与BIM模型实时关联。

image.png

    15、BIM+VR安全教育体验

    BIM+VR是通过VR设备结合BIM创建的施工现场模型对高处坠落、火灾、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安全教育项目的虚拟化、沉浸式体验、带到施工安全教育目的,有效避免施工时的安全事故。

image.png

image.png

    16、项目造价与成本管理

    1、进度款申请配合

    施工模型与现场实际进度的关联,在项目进度款申请时可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的进度工程量。

    2、签证索赔支撑

    在签证及索赔情况发生时项目模型维护人员及时将信息录入模型,为结算时签证索赔提供数据支撑。

    3、成本核算

    BIM模型可提取某部位施工计划用量,在施工中与实际用量进行对比,协助分析盈亏情况。为各分包班组施工工程量提供数据支撑,以此为标准审核分包班组提供工程量,确保公平,避免超付。

    17、竣工验收

    项目竣工交付时,以往业主方拿到的除了实体建筑以外就是二维平面的竣工资料。二维平面的竣工资料存在以下弊端:

    1)保存困难。经常出现项目运行几年后完整的图纸都找不到;

    2)查询困难。碰到紧急事件需要处理,通过翻阅二维图纸很难准确定位。

    3)不准确。因为过程中大量深化设计和变更,导致最终的竣工图纸跟实际差别非常大。

    通过施工阶段BIM模型的维护和更新,最终业主获得的是富含大量运维所需数据和资料的BIM(建筑信息模型)。让BIM真正实现项目生命全周期的管理,为业主方提供及时、直观、完整、关联的项目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实现BIM竣工模型(虚拟建筑)的信息与实际建筑物信息一致。

    18、BIM技术应用创新点—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智慧工地实现以BIM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智慧工地与施工现场管理流程相融合并优化现场管理技术,涵盖技术、进度、成本等管控。

    智慧工地融合所有项目参与部门,真正做到协同管理,增强沟通效率,通过服务现场,实现真实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指导生产,进行管理决策,从而达到让BIM技术落地实施落地。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image.png

image.png

    1、劳务管理

    通过移动设备使人员与智能安全帽实名制绑定,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响应建筑行业政策要求,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工人大数据库,有效评价和改善用工关系。

    除了解决基本的实名登记、门禁考勤外,创新的结合穿戴设备,将管理推进到施工现场以内,帮助管理者掌握更准确和有效的工人设置、轨迹、停留时间、危险报警等信息,覆盖工程项目的场内和场外人员全面管理的能力。

    2、质量安全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采取大数据+移动应用的模式,专人专项收集和处理现场问题,第一时间消灭安全质量问题。

    通过隐患排查与治理、危险源管理、危大工程专项管控,为项目提供核心业务管控;可形成企业大数据分析与精准指标;可与劳务系统组合对人员进行管理,形成施工质量与安全的所有核心业务管理效果,专人专项收集和处理现场问题。

    3、环境监测管理

    环境监测系统对建筑工地固定监测点的扬尘、噪声、气象参数等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储存、加工和统计分析,监测数据通过无限方式进行传输到后端平台上。

    当扬尘达到一定浓度后,可以自动的开启现场四周的喷淋系统进行降尘。满足建筑施工行业环保统计要求,为建筑施工行业的污染控制、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提供环境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

    4、数字化工地管理

    可通过监控室、网页端或APP端观察现场监控情况。以及实时观察塔吊的运转情况,用水用电等情况。

    -END-

    供稿|广联达辽宁分公司

    设计|刘红霞

    监制|冯行星

    来源|广联达新建造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