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BIM桥梁技术案例:风河大桥BIM技术应用汇报
来源:青岛市政
内容整理:共享BIM
一、工程概括
风河大桥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规划滨海丝路文化长廊三区段,风河大桥总体布置为引桥主桥引桥形式,其中主桥长350米,为五跨连续钢构桥,引桥长240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结构设计。风河大桥设计总长590米,总宽25米,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
风河大桥工程面临众多挑战,主要为以下几点:风河大桥是沿海沿线最要景观,人视觉体验需作为重要考量因素,桥下净空须保证不小于8米,建设条件苛刻,施工工艺先进,本工程实现了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深度BIM应用。
二、BIM技术应用路线
本工程全面应用BIM技术,建立地形、道路、桥梁、附属设施等三维信息模型,利用倾斜摄影及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方案优化设计、可视化展示、设计人员利用参数化工具进行深化设计,最终为施工阶段提供准确的BIM模型,BIM设计采用Autodesk、Bentley双平台软件,并利用其他软件,充分发挥软件各自建模优势,将模型在BIM数据平台上集成进行模型浏览数据查看,实现不同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模型整合,我们参考中国市政设计行业BIM指南,在项目初期确定本项目BIM标准,形成指导手册,按照BIM标准创建项目构件库,通过本项目,也进一步完善本院BIM标准体系,通过BIM协同设计平台将设计人员按专业分工、分权限统一纳入系统进行管理,结合我院里理正系统、工作群,形成我院企业信息化的构架,管理整个协同设计流程,实现协同设计。我们在PW平台上统一工作环境,设计人员调用PW平台上的文件协作创建模型,形成32个阶段模型,最终整合成完整模型。
三、方案设计阶段BIM应用
倾斜摄影与BIM结合:倾斜摄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真实性、高效率、高清度、高利用率等特点,本项目利用一台旋翼摄影相机,一个拍摄人员花一天时间可完成2.0平方公里的现场拍摄,再利用两天时间完成自动建模与设计模型结合,可全面反映设计方案与周边环境融合程度。
虚拟现实助力方案比选:设计之初,有六种方案待选,最终选定方案,以龙文化为契机,桥梁采用仿生学设计手法,通过桥梁造型、跃海腾龙、遨游九天的昂扬姿态,展现出其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城市进取精神,我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全方位展示设计方案,同时对桥梁涂装方案进行比选,深化设计。
四、方案设计阶段BIM应用
精细化建模:我们利用多种BIM设计软件结合参数化工具,建立风河大桥下部结构、主梁、拱类、引桥、桥面铺装、路灯、钢筋等精细化模型,同时赋予构件属性,使模型深度达到LOD300级,为施工阶段工程化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三维校核碰撞检查:通过对建立的LOD300级模型进行三维空间较合,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同时碰撞检查,提前解决施工难题。
建模计算一体化:将BIM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提高模型数据利用率,进行工程量统计。二三维出图,将三维模型放入二维图纸中,提高图纸表达深度,有助于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方案。施工模拟,模拟桥梁建设过程,结合工期安排指导现场施工。
五、总结
风河大桥BIM设计实现了全过程、多专业的BIM正向设计,并创建了满足IFC标准的BIM构件库,探索了桥梁专业由二维图库、构件库、参数化构件库、数据库转变的过程,参照行业BIM指南编制项目标准,进一步完善本院BIM标准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大型市政桥梁中,实现了倾斜摄影与BIM技术的融合,尝试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基于PW平台完成了多专业、同专业的异地协同设计工作。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