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及应用进展
1997年IAI(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Interoperaility 国际协同联盟)组织发布了IFC数据交换标准的第一个完整版本,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该标准已被ISO组织采纳为国际标准,IFC数据交换标准致力于建立整个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着眼于工程建设的全领域而非某一单一领域。在IFC发展相对成熟后,IAI开展了对BIM技术软件的IFC认证。目前,国际上主流的BIM软件都通过了IFC2×3认证,支持IFC数据格式的输入与输出。
一、美国
美国的建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目前也是在世界各国中BIM技术研究和应用较成熟和领先的国家。1996年,美国发明者协会首次提出了“虚拟建设”的概念;1998年,美国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管理概念;1999年,美国形成了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2006年,美国开始制定基于IFC数据标准的BIM技术国家标准NBIMS,由此形成了美国国家BIM标准体系。
在美国BIM技术稳步发展的背后是国家层面的着力推动,2003年美国总务管理局(GSA)推动建立了“国家3D-4D-BIM计划”(National3D-4D-BIM Program),该计划挑选部分GSA实际建设项目作为BIM试点项目,探索和验证BIM技术的应用模式、规则、流程等建筑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07年以来,为鼓励所有GSA项目采用3D-4D-BIM技术,美国政府对采用该技术的项目承包商根据技术应用深度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资助,极大的推动了美国BIM技术的应用及相关标准的落地。
二、加拿大
加拿大对BIM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也是不遗余力,加拿大BIM委员会正考虑将美国的NBIMS第二版直接引入加拿大建筑业,2010年加拿大BIM学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加拿大已经实现BIM技术应用的建设项目都实现了软件与建筑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对应,BIM技术应用程度较深。
三、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早在1995年就启动了建筑信息化项目CORENET(Construction and RealEstate NETwork),该项目旨在将琐碎的建筑业务联系起来,形成建筑体系,提高建筑的质量和生产率,但受限于2D的建
筑表达方式,使得该项目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2000年,新加坡政府在CORENET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发e-Plan Check,实现对IFC数据格式图纸的审阅;
2003年,开发了集成建筑规划功能于一体的IBP(Integrated Building Plan)系统;2004年,完成了集成建筑的服务系统IBS(Integrated Building System)2005年该系统通过了测试。
新加坡的e-Plan Check计划是国际上政府机构支持IFC和BIM技术的最大建筑集成服务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建立基于IFC数据格式建筑信息化集成服务系统的信心。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