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基于BIM管理模式是什么?基于BIM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模型处理与智能化系统接口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1652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4-22 14:54

    基于BIM的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整合和优化了每一个建筑和建筑群的物理和数字基础架构,在统一的平台上将建筑信息模型与各智能化子系统相融合,做到创新集成可视化运营,实现与管理相配套的智能信息技术目标,从而建造更加经济高效的设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模型的建模要求及轻量化处理,与现场智能化系统的对接,这两点对整体平台的体验感及操控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我们就这两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image.png

    1、BIM模型处理

    1.1 模型处理要求

    平台在运行与展示过程中,模型能够实现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加载,保证系统运行的流畅性,能够保证通过日常使用的笔记本或台式机,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

    在模型轻量化的过程中,须保证轻量化模型的准确性,最终在运维管理平台中呈现的模型,与原始模型能够保持一致,并且模型须达到精装修级别,展现的内容应与现场的实际情况保持基本一致。

    平台中应当保留机电模型与管线路由的上下游的逻辑关系,BIM模型应当与CAD图纸对应关系保持一致,在平台中即可方便的对照查看。

    为了保证模型的安全性和后期的修正,需在统一的管理服务端进行管理。为保证模型能够快速加载,模型应当能够具有在客户端本地缓存的机制,同时对缓存在本地的模型需进行加密处理,非平台客户端无法打开及使用模型,保证模型的安全性。

    需要对模型进行渲染烘培处理,在保证不破坏模型准确性和信息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美化处理,大幅度提升模型的美观程度,原则上应当与现场实际效果保持一致。

    1.2 模型编码标准

    构建应用于BIM运维的模型编码标准体系,所有构件应按照编码标准体系统一编码或命名,管理人员基于平台可实现构件(如空调、门禁等)与实物一一对应,将模型中的构件与真实环境中的设施设备关联起来。

    该标准为项目BIM运维平台中设施设备模型分类编码标准。若后期分类有变动,可扩展变动。

image.png

    1.3 模型属性要求

    BIM模型需提供空间定位、路径提示、内部漫游浏览等功能,实现外景场景的浏览与漫游,选择建筑在不同建筑主体之间切换,通过选择楼层或者点击BIM模型对应的楼层,进入到对应楼层后显示该楼层的BIM模型。漫游时,不必按预设路线,可以360度完全自主自由的操作,漫游的过程中可以随时点击设备查看其属性资料。

    在浏览建筑外景时可随时间的变化,在指定时间自动切换到夜景模式,也可手动切换,模拟整个外景的夜间效果,如夜空,楼宇灯光等夜间渲染效果。

    模型局部内容支持移动端的浏览,支持移动端的简易操作,移动端扫描某构件二维码时,系统可以立即在模型中定位到该构件,并可查询该构件的详细信息,如该构件需修复,操作人员可以利用移动端立项或派单,并追踪至修复结束,形成完整维护记录并归档。

    模型应当能够实现分专业、分楼层浏览,即独立浏览水、电、风系统等某一专业模型或者某一层模型时,其他专业模型或楼层将被隐藏。

    能够基于BIM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基于视点的管理,能够支持BIM模型剖面切割,可以在模型中测量区域的高度、宽度和面积等。

    1.4 模型编辑要求

    经过轻量化的模型导入系统后,应支持二次编辑,包括构件重命名,部分构件的移位、删除,但应具备相应权限才能修改,修改后的构件应遵循构件命名方式重新命名并关联;

    支持模型信息的批量化导入,包括BIM软件中模型自带的属性以及设施设备的生产厂家属性,厂家属性导入时,应支持二维码导入或者word,excel等文档批量导入;

    数字化移交:将建筑信息导入模型中,包括设施设备的产品选型研究资料、品牌资料、产品合格证、验收资料、维保资料、常见故障紧急处理资料等。

image.png

    2、子系统接口解析

    2.1 系统接口要求

    1)支持TCP/IP的网络接口;

    2)支持RS232、RS485接口;

    3)支持UDP/IP接口;

    4)支持BACNET接口;

    5)支持OPC接口(OPC服务器和OPC客户端);

    6)支持Modbus接口(Modbustcp、ModbusRTU)。

    2.2 子系统接口要求

    1)免费开放其接口协议,其协议应当能获取其系统内的必须信息;

    2)同时提供协议所需要的软硬件模块:当其接口协议需要其他软硬件模块才能通讯时,应当一并提供,如OPC协议,应当同时提供OPCServer;

    3)接口协议的通讯速度应当满足客户要求;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甲方协助我方的子系统厂商一起协调解决接口协议;

    5)子系统的厂商为总智能管理系统的接口调试和测试提供完全的协助和配合;

    6)为满足用户控制和联动控制,需要提供控制功能的子系统还应当满足下列要求:保证子系统运行安全,控制功能符合行业要求和规范;子系统同意对其控制,开放控制协议和控制内容。

image.png

    2.3 接口方式

    1)实时监测信息采集,根据业务子系统的设备的实际情况。接口双方应制定接口文件,安排专人负责接口部分,协调做好配合工作。接口文件要求约定接口类型、交互数据、配合计划,进度须满足整个枢纽建设工期要求。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2)设备基本信息、统计信息、维护信息采集,由大楼弱电集成平台提供数据库(或者文件),待采集信息周期性写入中间数据库表(文件)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进行访问。

    3)设备基本信息

    每个设备的名称、编号、类型、品牌、型号、所属使用单位。

    4)设备统计信息

    每个设备的运行累计时间、每种类型设备故障统计信息。

    5)维护记录信息

    故障设备的故障时间、故障描述、处理状态、恢复时间。

    2.4 指标要求

    1)系统最大监控点:不限;

    2)实时数据显示传输时间:≤2S;

    3)控制命令数据传输时间:≤2S;

    4)系统联动命令传输时间:≤3S;

    5)用户可自定义配置策略及场景功能;

    6)系统提供第三方用户接口协议;

    7)多终端数据实时同步显示功能;

    8)集成系统提供自定义定时策略的制定。

    2.5 技术要求

    1)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SQLServer等多种数据库。

    2)BIM运维管理平台支持多用户并发操作,允许多个用户操作不同或相同的管理界面。

    3)应具备完善的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措施。

    4)数据存储应能够保证2年以上,预留后期大数据分析的接口。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