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产业链都包括什么?BIM是如何大同建筑项目产业链的?
建设项目 的产业链包括业主、 勘察、 设计、 施工、 项目管理、 监理、 部品、材料、 设备等, 一般的项目 都有数十个参与方, 大型项目的参与方可以达到几百个甚至更多。
二维图纸作为产业链成员之间传递沟通信息的载体已经使用了几百年的时间, 劳苦功高的同时, 其弊端也随着项目复杂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大变得越来越明显。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NIST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Technology) 2005 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仅仅由于项目成员之间数据互通性的要求而产生的成本就使建设项目 效率降低 6%左右。
打通产业链的其中一个本质就是信息共享, 这种能够有效支持产业链共享的信息至少需要具备下面一些特征:
? 具象的: 易于快速准确理解
? 完整的: 不会产生歧义
? 关联的: 易于协调一致
? 电脑可以自动解释的: 易于自 动统计分析模拟
? 互用的: 不用重复输入
BIM 就是全球建筑业专家同仁为解决上述挑战而进行探索的成果, 使用 BIM以后主要产业链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业主是建设项目 的所有者, 因此自然也是该项目 BIM 过程和模型的所有者,这个定位和大多数把业主也定义为 BIM 的其中一方的观点有所不同。
设计和施工是 BIM 的主要参与者、贡献者和使用者, 这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多,本文不准备作太多展开。
关于预制加工商(Fabricator) 的 BIM 应用情况在拙文“BIM 应用乾坤大挪移之第 6 层 - 工业化自动化” 中作了一定的介绍, 此处也暂时不做深入探讨。
总体来看, 预制加工商更多的是 BIM 信息的使用者。
建筑物的各类系统需要使用大量的机电设备, 这些设备除了需要适当的空间、 环境(温度、 湿度、 荷载等) 进行运输安装以外, 还有大量的安装、 操作、维修、 保养、 故障处理等指导和记录手册需要保存供随时调用, 这些资料目前都是以纸质或电子版本的文字和图纸形式提供给业主(或通过承包商等提供给业主) , 这种传统的形式给业主的运营管理带来的困难、 低效和潜在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业主要建立完整的可以用于运营的 BIM 模型, 必须有设备材料供应商的参与, 供应商逐步把产品目前提供的二维图纸资料逐步改进为提供设备的 BIM 模型, 供业主、 设计、 施工直接使用, 一方面促进了这三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对供应商本身产品的销售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式和渠道。
产业链的另外一端就是数字城市或者智慧地球, 在没有 BIM 以前, 所谓数字城市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数字地图, 最多用三维图块来表达建筑物, 达到可视化效果。 有了建筑物的 BIM 模型以后, 集成现有的 GIS 和 CAD 信息, 城市管理人员和市民就可以走进大楼的里面了, 数字城市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将得到大大提高。
打通产业链将 BIM 的价值延伸到了跟建设项目相关的所有各方, 包括城市的管理和运营者、 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的使用者等,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 BIM的价值, 这也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 BIM 应用的最高层次。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