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对于建筑设计行业有什么样意义
随着在整个建筑业内推动BIM技术革命变得如茶如火,不仅给工程建筑带来新的机遇,这其中也出现不确定的因素,BIM新技术的应用势必会对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设计方法以及协作过程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它所带来改变的本质在于思维和方法的革新。BIM交付模式所包含的信息容量、信息质量、信息拓展性都远远超越平面交付模式。虽然法律法规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必须建立在成熟稳定全面的技术应用基础上,但是BIM交付模式还是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与启迪。
①BIM技术推动建筑设计方法从“平面”角度转型到“空间”角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技术的应用很快改变了建筑设计者、建筑建造企业对于设计工作的表面化的概念,而是认为建筑设计要从时间、空间及整个功能综合考虑出发,随时间的变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外空间、内空间进行动态的布局设计。因此,BIM技术提供了一个具备三维角度的数据逻辑系统,该系统使整个设计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在一起,凸显了三维立体的设计功能且操作简便,让建筑设计工作回归本质。
②BIM技术帮助建筑设计从“粗放型”转型“集成型”。BIM技术以三维信息模型为数据平台帮助建筑工程完成集成工作,实现设计从“异步的、松散联系”转化为“同步的、紧密联系”的设计,集成化的实现可以提供设计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信息等各种数据的集成分析、总结可以帮助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协调、统一的展开。
③BIM技术促进建筑设计在思维模式上的转型。BIM技术将建筑设计师的思维从二维设计拉到三维设计,这需要建筑设计师、设计企业以及建筑企业在思维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转变。BIM技术强调的是建筑本源的回归性,提高建筑设计师对形态、空间、时间的探索可行性,以及对各种信息数据数字化的适用性。
研究内容及思路
本研究以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的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价作为研究核心,分别运用扎根理论、层次分析法以及ISM法对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因素评价以及根源分析做了深入研究。首先,进行基于扎根理论的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的风险识别研究。通过对该问题的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与编码、模型构建及信度、效度检验的过程,得出了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的风险因素。其次,在上文得出的基础风险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成果及专家访谈的结果,构建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出风险因素指标的排序。最后,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到的风险因素指标的排名,从中选取前10名指标进行风险根源分析。运用ISM法,按照ISM法的工作步骤,分析得到风险根源……
基于扎根理论的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
技术的风险识别基于扎根理论对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进行风险识别研究。通过对该问题的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与编码、模型构建及信度、效度检验的过程,得出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的风险因素。
根据上述论述,以及扎根理论研究对象的经验标准,笔者选取30个样本作为资料收集的来源。本文的样本来源主要为: (1)BIM技术提供方技术人员的访谈;(2)对建筑设计企业的多位负责人的访谈;(3)对本公司的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相关人员的访谈;(4)专家学者对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问题的深度调查。
从上述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决定建筑设计项目应用BIM技术风险因素的根部是技术适用性差和企业变革驱动力,且其二者之间无相互影响。
1)变革驱动力不足的风险根源
建筑设计单位在推动BIM技术应用于建筑业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也是建筑行业进步的推动器,是总组织者。BIM技术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应用技术,尽管其仅对设计部分负责,但其已经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阶段的每个环节,因此BIM技术对于建设设计单位以及建筑施工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BIM在我国使用的初期,普遍的不被业主所看好,因为技术缺陷、业务不熟练及应用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实施BIM技术的项目投资回报率、工期的缩短以及成本的降低等目标与期望值的差距,不能达到业主获得一定投资回报的目标,国内的一些建筑业主欠缺变革的魄力。
2)BIM技术本身缺陷的风险根源
由于国内技术应用经验不够丰富、技术开发水平达不到标准,因此BIM针对国内市场的技术还有待完善。
BIM技术本文的缺陷是其应用风险的另一根源,这种缺陷不仅会带来技术应用时对产品效果的直接影响,还对于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与传统流程的融合、经济效应等风险因素存在间接影响。因此,若想解决BIM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技术本身出发,寻求与中国建筑设计单位相吻合的BIM技术。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