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实施流程是怎么样的?BIM三维管线综合实施流程介绍
1 . 任务分配
首先拿到设计院所提供最终版施工图(. dwg), BIM 小组内部根据图纸进行模型搭建任务分工, 指定项目 负责人, 确定参与人员的建模专业(土建、 机电) 与建模范围(按需进行区域划分)。
2. 熟悉 CAD 图纸
建模前各参与人员需熟悉 CAD 图纸, 可以在识图、 读图的过程中掌握工程的概况, 对整个项目有详细的了解。
3. 确定标准文件
项目 负责人(或指定专人) 进行标高、 轴网等标准文件的创建工作, 确保其他建模人员在同一套标高轴网中进行模型搭建工作。 以便后期可以采取链接或工作集的方式将所有模型拼装起来,或倒入其他软件中进行审阅展示。
4. 初步建模
各专业人员结合工程进行建筑结构和设备建模, 机电专业人员根据各专业图纸(暖通、 给排水、 电气) 找到项目中复杂节点,确定初步管线排布方案, 并进行三维建模。
5. 统计问题(机电专业)
设备管线的综合排布将所有管线全部合成在一个图上, 结合土建模型找出复杂的交叉位置, 发现各项专业在设计上存在的矛盾, 对单项工程原来布置的走向、 位置有不合理或与其他专业发生冲突的现象, 提出调整位置和相互协调的意见(根据布管原则),会同各部门或设计单位商讨解决。
6. 问题复合(机电专业)
根据第 5 项中商讨出来的修改方案进行模型调整, 使各项管线在建筑空间上占有合理的位置(考虑施工空间与支吊架安装空间), 然后可将模型导入 Navisworks 中进行实时漫游与碰撞检测。
在漫游过程中及碰撞检测报告中找到 Revit 内难以直接发现的碰撞、 干涉等问题。
7. 机电模型深化
机电各专业模型调整过程中可以给风管、 管道添加保温层,风管、 管道、 桥架、 机械设备处添加支吊架, 来进行机电模型的深化工作。
8. 二次统计问题及复合
深化后的机电模型若出现新的问题(如: 支吊架放置空间不足), 则需要再次会同各部门或设计单位进行商讨解决。 而后再次根据解决方案对模型进行调整。 调整过后进行碰撞检测并进一步完善模型。
9. 辅助施工图
在完成了综合管线的碰撞检测与修正, 确保整体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后, 各专业设计人员按照本专业修正后的模型完成深化施工平面图, 详细标注专业管线的标高与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完成机电各专业施工大样图、 综合管线剖面图(关键节点与复杂节点)、 净高分析图、 局部三维视图等用于指导具体施工。
10. 机电各专业综合预留预埋图
当各机电专业深化平面施工图确定后, 根据管线的走向需要穿越结构时候, 就必须确定管线在建筑结构上的预留预埋洞的位置。 在图纸上需标识出预留洞口位置、 尺寸及标高。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