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项目怎么做?BIM技术在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中的应用
一座坐落于著名的关中八景“灞柳风雪”之地的国家级会议中心,自2017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它以承接国际高端峰会和精品展览为目标,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国际会议中心。
项目介绍
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是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核心场馆之一,总建筑面积20.7万㎡,建筑高度51.05m,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分别设置净使用面积4300㎡左右会议厅、宴会厅、多功能厅三个主要功能大尺度空间,会议及宴会总面积23000㎡,拥有85㎡-4300㎡的会议厅室40个。
建筑造型和结构体系复杂,室内外挑空及夹层板区域多,设计施工难度大。同时工期紧迫,根据建设计划,结构专业比正常工程需压缩三个月时间提早出施工图。
那么,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大上”的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是如何通过21个月就顺利落成呢?——还得益于一个秘密武器:全周期BIM应用。
BIM技术应用点汇总
本项目的BIM技术应用贯穿项目设计全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在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立BIM建筑模型、BIM结构模型、BIM电气模型、BIM暖通模型、BIM排水模型全程指导设计工作,一方面使各专业交叉设计工作前置,减少了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大量的错、漏、碰、缺问题;另一方面可通过建模更加直观的指导复杂构造节点设计。
建筑BIM模型
结构BIM模型
暖通BIM模型
给排水BIM模型
电气BIM模型
设计全过程采用BIM技术辅助,同步设计、同步建模、同步校核、同步反馈。实现分级修改反馈,最大化的利用BIM技术整合信息和联动修改的特点。通过这些措施,大大加快了设计进程,提前三个月出结构专业施工图纸,保障了超紧迫工期的要求。
在方案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研究并解决主要矛盾。
建筑、结构、机电、室内设计师在BIM中心三维模型的帮助下,对方案进行快速定位和表达,推敲重点细节、提升设计品质,为方案可行性和做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如利用BIM模型研究隔震状况下的楼梯井及复杂梁柱结合处节点细部构造,解决门窗洞口和机电管道与结构支撑碰撞问题,通过BIM模型寻找边缘吊顶形态对外部视线的影响等。
充分利用三维模型快速信息整合、协调修改的特点,将机电设计前置,将现场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部排查,并进行全专业管线综合,大幅减少施工空间不足、避免管线碰撞等问题。采用“无管线空间”机电设计原则,将所有机电管线隐藏翻折在复杂的桁架结构内,保证了建筑净空的完整性。
直接将同济设计院的BIM模型传递给钢结构施工单位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采用三维对三维的数据交换形式将各专业交叉问题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采用建筑信息集中、问题统一协调的处理方式,大大地缩短了沟通反馈周期,施工深化设计效率大幅度提高。
施工单位使用整合BIM模型指导现场施工,不仅对问题能快速精准定位且可提供复杂构造查看等辅助功能。BIM精细化的直观展示,也大大加快了现场工程师和作业人员对图纸的透彻理解。
BIM技术提升综合价值
变革工程协同方式
全设计周期BIM技术应用打破了传统设计管理的局限,单一专业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需要与其他专业之间进行协同,比如在建筑布局时需要考虑相关机电管线落位、走向及由此带来的建筑净高不足、功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全设计周期BIM技术打破了以图纸为基础的沟通方式,提供了以模型为基础的多方对话平台,使项目建设相关各方在信息平等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大大减少了图纸互通、版本更迭带来的时间成本。
可视化管理
利用BIM技术实现了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让项目决策以最接近工程还原的模型效果为基础,大大提高了各方的工作效率。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