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技术应用案例:成都市杉板桥区域市政改造中BIM应用汇报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2009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2-27 11:30

image.png

    一、工程概况

    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成都“东进”引领城市发展“千年之变”。杉板桥区域交通涉及现状二环高架、建设北路、中环路、崔家店路等交通干道,其设计改造将促进中优与东进区域的快速联络。本次杉板桥区域改造包含二环路立交现状跨线桥量第、底层道路、枫丹路下穿及其他相交道路,涉及道路、桥梁、隧道、管线、景观等专业。总投资约13.8亿元。

image.png

    二、方案论证

    构件三维场景: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依托GIS平台快速构建杉板桥区域三维实景模型,清晰准确反映现状地形、建筑以及坐标、高程、几何尺寸。

image.png

    构件区域路网:根据交通仿真需求在BentleyORC中快速复原合围区域内64条路网,快速生成道路交叉口,形成交通仿真基础路网,通过Vissim软件细化交通管控措施,实现了BIM模型与交通模型的融合。

image.png

    交通方案论证:以“交通高效、出行便捷、环境协调”为评价指标,在虚拟城市模型中论证方案对二环高架与双林北路交叉口。二环高架与建设北路交叉口,建设北路与中环路交叉口,杉板桥路与二环路立交等重要节点的交通影响。最终确定延长现状高架为最优方案。

image.png

    三、初设及施工图设计

    BIM设计导则: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制定设计导则,依托协同设计平台规范BIM设计流程。

    三维地质建模:利用二维地勘钻孔资料,通过BentleygINT快速生成三维地质模型,直观反映地层物理力学参数、预测软弱夹层、辅助确定桩基方案。

    现状管线建模:采用Sweep+Mesh造型法和GIS技术,实现现状管线物探成果直接生成三维管线。

    BIM设计:将三维实景、三维地质、现状管线、在建地铁整合为基础模型作为设计边界。在此基础上,道路、管线等专业协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消除专业碰撞实现BIM辅助设计,设计效率较原来提升20%。

image.png

image.png

    四、BIM模型应用

    施工应用:将符合IFC标准的BIM模型无损导入施工管理平台,满足施工阶段进度管控、三维交底、实时算量等需求。

    规划报建:将BIM模型无损整合进入数字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保留BIM模型设计属性参数成为CIM中的一部分,满足规划报建、用地复核、审批、实时查询等要求。

image.png

    五、BIM技术创新

    GIS+试镜单体化,依托GIS平台将构筑物单体化和属性添加,快速构建区域虚拟城市模型,加载效率较常规实景模型提升数十倍。解决了实景模型与BIM模型的快速融合问题,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平台支撑。

    BIM+交通仿真,将BIM技术与交通仿真技术结合,实现了BIM建模软件与交通分析软件的优势互补,以科学手段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城市科学治堵、智慧治堵探索出新的解决方案。

    软弱夹层预测,探索出基于现状二维钻孔数据快速生成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实现了对软弱夹层的预测,弥补了钻空间距性带来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指导设计方案优化。将BIM与GIS结合,快速构建区域城市模型打破传统设计只看局部忽略全局的设计思维,由点及面整体论证市政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针对市政工程设计周期短、边界条件复杂、涉及专业多的特点,探索了适于市政行业推广的BIM设计体系,将BIM由单纯翻模逐步转向正向设计保证了信息向下游传递,实现了BIM模型作为细胞融入CIM应用,真正实现了市政工程的数字孪生。

image.png

image.png

    来源:成都市政、共享BIM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