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通号工程局集团在BIM技术应用的突破,各自精彩!
众所周知,BIM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号工程局集团大胆创新,潜心钻研,在通信信号工程建设领域真正实现了BIM技术正向指导施工,建成了全球首套铁路通信信号基础模型库,划分6个建模流程,提炼1部BIM应用标准,大幅提高BIM技术的普及应用;在土建领域,随着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BIM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正在迎头而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今天,让我们走进BIM"专场",一起盘点通号工程局集团在BIM 技术应用的那些项目!
京沈高铁
京沈高铁作为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的最后一公里,通号工程局集团承担了京沈高铁辽宁段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建设任务。项目线路全长406.8公里,设10个车站,4个线路所,21个中继站。
阜新站通信信号机房
通信机房下走线
京港高铁(商合段)
京港高铁(商合段)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通号工程局集团承担了京港高铁商合段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建设任务。项目线路全长376.7km,新设商丘站商合杭场、芦庙、亳州南、淮南南等11座车站,22个中继站。
机柜安装
上走线
京张高铁
京张高铁作为世界首条智能高铁,通号工程局集团承担了全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建设任务。京张高铁正线全长173.964km,全线共设10个车站和6个中继站、2个线路所,延庆支线设延庆站(改建站)等相关工程。
大张高铁
大张高铁被称作贯通京、津、冀、晋、陕的“客运咽喉工程”。通号工程局集团承担了新建大同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山西段)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建设任务,项目线路全长141.614公里,涉及新建天镇、阳高南、大同南3座车站、5个中继站、16个基站等相关工程。
长治综合管廊项目
长治综合管廊项目位于长治市高新区起步区,基坑开挖深度约为 8.5-13.0m,管廊施工部位,枯水期水位埋深 2.00~5.40m,混合地下稳定水位埋深2.20~5.80m。在项目方案论证阶段,借助BIM技术,对深基坑工程进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方便项目迅速做出评估,减少了项目决策时间。
叶县城雕公园项目
叶县昆北城雕公园项目,位于河南叶县北收费站西侧,包含雕塑、广场、城市会客厅、景观、绿化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其中,城市会客厅建筑主体结构形式新颖,机电管线复杂。BIM团队以BIM模型整合作为切入点,从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土建深化设计、机电管线综合、BIM5D平台应用五方面深入挖掘BIM技术应用价值。
阿富准铁路
阿富准铁路S4标房建装配式工程,沿线12个站,157个单体组成。其中,装配式房屋128座,该工程的装配式房屋分为2种,一种为全部采用PC构件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另一种为基础采用PC构件装配。项目实施前,通过BIM可视化动画,将装配式工艺流程进行直观展现。
尧里五桥项目
尧里五桥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主桥为跨度132米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计算跨径128m,宽度41米,计算矢高25.6m。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运用BIM建模系统和基于BIM技术的相关软件形成一套基本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了设计复核、碰撞检查、可视化交底、施工模拟等工作,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项目成本,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为今后的BIM技术推广应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号工程局集团作为中国高铁建设的主力军,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于2018年4月成立BIM中心,并同时设立太原、长沙两个地区BIM工作室,出色完成了京沈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京张高铁、大张高铁、拉林铁路等通信信号专业BIM模型搭建工作,在长治综合管廊、叶县城雕公园、阿富准铁路、尧五桥等房建市政项目上也取得了新突破。
那么,BIM技术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优化施工设计:
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可视化推演,模拟施工全过程,论证及优化施工方案。实现工程虚拟建造;
实现线缆碰撞检查。优化线缆路径,避免交叉;
实现接口检查预警。提高各专业施工的协同效能。
指导工厂化智能化建造:
自动统计物料,实现物资材料数量精确提报;
指导工厂预制,提供三维模型文件,提高预制精度;
指导施工预配,优化预配工序,缩短现场工期。
指导现场施工:
实现可视化技术交底。直观了解整体布置情况、施工细节;
实现数字化施工;
指导施工人员按序施工。
推动建维一体:
共享工程属性信息。实现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
实现建造过程可视化。形成质量可追溯的工程资料,便于运营维护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建模成果推广应用:
用BIM技术辅助首件定标。提前进行立标打样;
制作BIM视频作业指导书,直观形象展示施工工序;
建成首套铁路通信信号专业模型库。
科技创新,助力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综合性工程集团愿景实现。目前,通号工程局集团集团正在运用BIM技术在高铁客专以及房建市政等领域开展一系列虚拟建造。当然,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任重道远,相信,经过通号工程局集团技术人员的努力,未来会有更大的开拓与发展……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