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BIM技术

BIM如何完成造价?工程造价的BIM应用探索

发布:中文网小编3号 浏览:2783人 分享
发布于:2020-01-10 16:42

    工程造价作为核算工程项目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不仅仅需要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需要我们保证工程造价的计算万无一失。而在BIM技术这类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后,BIM对于工程造价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变化与影响,甚至有了取而代之的说法。那么在实际中,BIM又是如何影响造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5 (2).jpg

    一、BIM造价模型的来源与创建流程

    (一)、BIM造价模型的来源。

    针对BIM模型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应用的主体不同,我们将BIM模型分为设计模型、造价模型、施工模型、运维模型等。不同的模型,其精细度有所不同。

    造价模型的来源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1、直接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造价应用的编辑。

    2、直接创建符合造价要求的模型。

    第一种模式的好处就是省时省事,从设计院拿到设计模型,就可以直接利用它进行造价应用的二次编辑,形成造价模型。但也有缺点,因为设计人员可能不懂造价或者不考虑造价需求,建模时某些设置比较随意,导致后期造价应用时修改起来很麻烦,甚至需要重新创建模型,才能出工程量。

    有人提出一个概念叫“设计成本一体化”,所谓“设计成本一体化”,是利用设计师通过采取“正向设计”或其它方式建立的设计模型,在一定的设计要求和标准下,充分利用BIM“全要素”特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成本因素,将成本的数据整合到设计模型中,通过设计模型直接计算出成本工程量,并在设计之后的交易、施工等各个阶段,持续地维护模型与成本数据,形成基于BIM模型的动态成本管控模式。

01101501.webp.jpg

    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以上所说的第二种模式。也就是在创建模型的时候,就要考虑造价的需求,把造价需要的一些信息加入到BIM模型中。这种模式的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得BIM模型在做造价应用时,免去了很多麻烦,比如由于模型设置不正确而导致模型出量不准确,甚至某些构件不能出量等。

    但是,在目前的国内BIM造价应用项目中,能够真正实现第二种模式“正向设计”、“设计成本一体化”的还是很少,多数还是处在“翻模”的“逆向设计”阶段,即通过利用设计院给出的CAD图纸进行建模。

01101502.webp.jpg

    (二)、BIM造价模型的创建流程

    在实际BIM项目的应用中,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建议把各专业的BIM模型分开创建,如建筑模型、结构模型、装饰模型、机电模型等。分专业创建模型有很多好处,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分别依据各自专业的图纸去创建各专业的模型,将项目的模型分得更细、更小,减轻了电脑等硬件设备的运行压力,需要时还可以整合起来,修改时也更简单方便。采用协同工作的方式,包括“链接模型”或者“工作集”的模式,各专业的模型能够方便地同步更新。

    Revit中已经将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需要用到的命令打包在一个独立的菜单中,也就是说,你要创建建筑专业的构件,就从“建筑”菜单中寻找命令工具就行了,其他专业也以此类推。

    在某个专业的BIM模型中,其构件也不一定全是用这个专业的工具创建的,比如说屋顶,软件将它放在建筑菜单中,但是,屋面板应该还是属于结构构件,在结构模型中,就需要把屋顶画出来,这样,如果是斜屋面,顶层的柱、墙、梁等构件都可以附着到斜屋顶。否则,顶层的构件不能跟着斜屋面倾斜,就不能创建出准确的结构模型。

    BIM模型的创建流程:结构模型→建筑模型→装饰模型、机电模型

    首先在结构样板中创建结构模型,然后将绘制好的结构模型导入到新的项目中创建建筑模型,此时,建筑模型中就嵌着结构模型。最后,再利用建筑模型,去创建其他专业的模型,如装饰模型、机电模型等。

01101503.webp.jpg

    二、BIM造价模型的整合方式

    BIM各专业的模型创建好了以后,在出量之前,我们需要将他们中的某几个模型整合到一个模型中,这样,才能完整地考虑到构件之间的扣减关系。针对Revit这款软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整合方式:

    (一)、链接模式

    前面说到创建建筑模型时,其中嵌着结构模型,如果是使用链接模式,则此时在建筑模型中虽然能够看到结构模型,也能够选中结构模型的构件,但是,其实它们并不是建筑模型中的构件,而是以链接的方式,把存在于外部的结构模型展示在建筑模型中,如下图。如果你想在建筑模型中修改结构模型,是做不到的,必须关闭建筑模型,打开结构模型,然后在结构模型里面编辑修改。再次打开建筑模型时,会看到其中链接的结构模型已经更新。

    链接模式使各专业之间的模型既是分开的,又是关联的。如果将各专业的模型都用一个模型文件来创建,在创建大型项目时,电脑运行速度将会变缓慢,甚至出现卡顿现象,这就是链接模式的优点。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比如当顶层柱、墙、梁等构件需要附着到屋顶时,如果屋顶是链接模型而不是当前的模型,软件将无法附着。

01101504.webp.jpg

    (二)、绑定模式

    绑定模式,就是把模型中的链接模型绑定到当前模型,让它变成当前模型的一部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实现一些链接模式无法做到操作,如上述结构构件附着屋顶等,但这样会使整个模型文件变得臃肿,电脑运行会更慢,而且,由于已经将链接的模型绑定到当前模型,相当于已经切断了与外部模型的链接关系,如果外部链接模型更改,当前模型中已经绑定的模型将不会更新。绑定模式如下图:

01101505.webp.jpg

    三、BIM造价模型的出量方法

    BIM模型想要能够在造价上得到真正的应用,离不开模型工程量的计算。在通过BIM出量的这个方式提出之前,国内软件在传统算量上就已经分成了几大派系,各个软件公司通过自己的软件平台占据着各自的市场份额,拥有自己的用户群。而目前国内在BIM模型的出量上,也存在着许多的派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Revit明细表出量

    直接利用Revit自有的明细表导出模型的工程量,实现实时出量。

    (二)、Revit算量插件

    在Revit模型中利用插件功能根据国内清单与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工程量的汇总。

01101506.webp.jpg

    (三)、自研平台BIM算量

    在自研的平台开发出Revit模型的接口,将Revit模型导入到平台中进行算量。

    在以上三种BIM出量模式中,第一种模式应该是最接近BIM造价最初的理念,所谓BIM模型所见即所得,但是很可惜Revit是国外的软件产品,其默认的计算规则并不符合国内的计算规则。所以,这种模式,只能出一些比较简单的工程量,如门窗等。通过构件之间连接顺序的调整,可以使得各构件的计算符合国内的计算规则,但Revit本身的调整命令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利用橄榄山等插件可以实现一键扣减,使Revit明细表出量符合国内规则的计算要求。

    而第二、第三种模式,其实在笔者看来,都是一样的模式,不管是直接在Revit中安装插件,还是自研平台,它们都是需要把Revit模型转化为它们自己平台的软件能够识别的构件,然后再计算工程量。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会对Revit模型提出一些要求,如果模型的命名或设置不符合要求,软件将不能转化构件,或者转化后的模型不能够正确计算出所需的工程量。

    国内的软件在传统算量上已经推广使用多年,软件在与国内清单定额规则的匹配上已经较为完善。因此,在BIM算量上,软件公司还是想发挥他们在原有平台上的优势,直接开通一个兼容BIM模型的接口,把BIM模型导入到原有平台上进行出量。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使用他们原有的技术去出量,只是提供了一个与BIM接轨的通道。

    不管是用哪一种模式,都各有利弊,就看使用BIM的人怎么去取舍了。

01101508.webp.jpg

    四、BIM模型的展示方式

    BIM各专业的模型创建的方式不同,使得最后的模型展示也有所不同。比如在Revit软件中,结构模型与装饰模型的创建方式可以有两种:

    ①↑结构模型与装饰模型分开创建时,模型展示效果如上图,装饰模型出量的结果可计算板的侧边面积(即明细表中的墙面面积)。

01101509.webp.jpg

    ②↑结构模型与装饰模型组合创建,模型展示效果如上图,装饰模型出量的结果只计算板的顶部与底部的面积,不计算板的侧边面积。

01101510.webp.jpg

01101511.webp.jpg

    从以上两种模式对比可以看出,BIM模型的展示效果与出量的要求有时候会出现矛盾,当你需要展示出完美的模型效果时,可能计算的工程量并不完全符合要求;反过来,当你按要求创建并计算出准确的模型工程量时,此时的模型可能并不是那么完美。这时候,就需要看项目的需求是偏向于出量还是偏向于展示效果了。

    再举一个例子,某些结构部位在Revit软件中并没有设置相对应的命令,如天沟、明沟暗沟、散水、折梁等。因此,绘制时,需采用特殊的方法创建此类构件,甚至一个构件的不同部位需要采用不同的命令来创建模型,此时构件接合处不能完美的接合,且出量需要从不同构件明细表汇总。如下图:

    五、BIM模型造价应用的思考

    BIM模型在工程造价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BIM钢筋模型的创建目前在软件中已经能够实现,只是创建的过程相比较国内传统的算量软件来说仍然比较麻烦,且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仍然较难与国内的规范、图集相匹配,因此BIM钢筋模型也只是处于初级的展示阶段,工程量的计算依然不能满足国内的计算规则。BIM钢筋模型如下图: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