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BIM技术实现造价管理?BIM造价管理应用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如今在建筑行业中,我们需要面对建筑业人才、材料、机械等费用价格的上涨,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如今进行更为合理的造价管理也是迫在眉睫。而在BIM技术不断发展之下,如今的造价管理也在BIM的帮助下获得了不小的成果,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BIM技术在造价管理的具体应用优势。
基于全寿命期工程造价的BIM模型及加载在模型上的专业信息支持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应用,可为各参与方在各阶段的BIM应用输出信息(工程量、成本等)。利用BIM技术进行造价管理的技术实现手段主要有三种。
1、应用程序接口
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访问BIM平台的建筑信息模型,直接与BIM解决方案链接。通过API从BIM模型中获取信息与造价软件集成,也可以逆向操作把造价软件中数据传到BIM中,但API的变化需要基于API的应用程序做相应升级。
如以附加软件的形式嵌入REVIT软件,在附加软件中编辑构件造价信息,但这种方式工程量的计算依赖嵌入的主体软件,构件之间的扣减关系容易发生错误。
2、开放数据库互联
开放数据库互联(OpenDatabaseConnectivity,ODBC),是一套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无关的数据库访问方法,导出的数据可以和不同类型的应用进行集成,这种方法需要对所访问的BIM数据库的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所以目前采用0D-BC方式时通常选择一种通用的BIM软件(如Revit)作为集成对象。
目前国内广联达、鲁班等造价软件能够将Revit构建的BIM模型导入,识别构件类型后计算构件工程数量,但数据传输是单向的,在造价软件中的修改不能导回BIM模型,构件类型识别率较低且容易出错。
3、BIM设计软件输出构件工程量
BIM设计软件输出构件工程量,多数BIM设计软件(如Revit)都可以直接计算工程量并以某种格式输出(如Excel),再由造价工程师手工汇总计算。
这种模式计算效率较低,构件工程量的可追溯性差,设计变更后的工程量不易修改,适用于构件数量相对较少,艺术造型复杂的工程项目。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一直是近年来很多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但信息的不透明,管理制度严重滞后,都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使得企业的利润率达不到合理的水平。而随着BIM技术的使用则打破了被动的局面,通过数据库的创建与共享为全过程造价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