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软件对造价造成了什么影响?BIM软件引起工程造价变革
在BIM技术应用的初期,我们都看到了BIM软件对于造价工程的冲击有多大。但在实际的应用上,由于使用习惯与BIM软件的功能不全,最终我们在应用BIM技术时依然集中在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那么在实际的应用中,BIM软件又对造价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
BIM,相对付传统模型来说有以下两个显著点:一是模型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信息;二是模型作为平台支持多专业、多人协作。由此,将带给建筑工程造价行业思维上与事情方法上的革命性地转变。
首先是事情方法的转变,基于单机的软件单专业,转变为基于平台的多人协作。从全历程造价的角度上看,用到BIM软件软件的时候并不是太多,估算与概算多用excel作为东西,大大都企业都是在招投标阶段做施工图预算的时候才使用算量、造价软件,但使用流程也极为不方便。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各个专业的造价人员协作几乎都是通过模型的导入导出来实现的,有时甚至各自建模,若有问题更是需要记录在文档中,用其他方法进行相同确认,极为未便。而基于BIM的建筑模型将会以一个平台的形式呈现,集成多专业的造价信息。造价工程师在这个平台中,录入各自专业的造价信息,问题与记录也以模型为根本在平台长进行相同,从而减少反复建模以及相同和确认问题所泯灭的大量时间。
然后是思维模式的转变,数字造价思维转变为模型造价思维。一般来讲,现有的工程造价模式会经历如下流程:
项目在可研阶段时,一些较大企业从历史积累的指标库中筛选出与现有项目相似的历史指标数据与可行性研究陈诉做项目估算;
设计阶段用开端施工图获得一个设计概算;
到招投标阶段,运用详细施工CAD图导入算量软件中,别离算量和计价,然后获得施工图预算;
到施工阶段记录历程中产生的改观、价差与索赔,通过对预算的调解获得结算与决算的造价。
而基于BIM配景下的模型造价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是各个零散数据的调用,而是在设计阶段就成立一个尺度的建筑模型,到招投标阶段时,造价工程师们将工程造价信息录入模型中,获得模型工程量和造价从而生成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通过对模型数据和信息的维护获得结算、决算造价与真实指标信息,到工程完工后,模型中的尺度部门可别离生存到指标模型库中,为以后类似的项目造价复用与参考。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国造价管理体系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改善,基本的计价工具和计价模式都有所提升。但由于BIM技术在我国还不够成熟,我们并没能将BIM技术应用到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当中,但在实际的应用,造价工程的流程也确实被BIM技术所影响,如今的顶级造价人员也逐步脱离了繁琐的造价计算,开始转向更深层次的造价管理,帮助企业在管理层面上节约成本。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