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某央企地产公司是这样用BIM来管理设计变更的

发布:中文网小编 浏览:2172人 分享
发布于:2019-06-03 15:49
本帖最后由 中文网小编 于 2019-6-3 16:42 编辑

[p=null, 2, left]本期从这页PPT说起,它是某央企地产公司BIM工作汇报中的一页。[p=null, 2, left]本着一模到底,一套模型一套数据的原则,他们要求将所有的设计变更做进模型当中,通过查看模型便可以看到完整的变更图纸及对应的最新模型。此做法可以避免长期以来CAD图纸与变更的分离,提高管理效率。[p=null, 2, left]
[p=null, 2, left]具体的做法如下:[p=null, 2, left]一、工程变更流程
[p=null, 2, left]1. 工程变更分为两类: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BIM 模型更新应包括这两类变更。[p=null, 2, left]2. BIM 团队应于每月 30 日前将当月所有工程变更单和变更模型,上传至协筑云平台。[p=null, 2, left]3. BIM 团队依据变更内容进行筛选,将能够在模型中反映的内容更新至模型;若变更内 容无法在模型中反映,则不需要更改模型,但仍需将变更图纸载入模型当中。[p=null, 2, left]
[p=null, 2, left]二、变更成果形式[p=null, 2, left]为保证模型质量,模型中应能清晰反映与变更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成果形式如下图所示:[p=null, 0, center]
[p=null, 2, left]三、工程变更操作方法[p=null, 2, left]下面以建筑变更单 01 为例,介绍一下具体操作步骤:[p=null, 2, left]3.1 创建视图[p=null, 2, left]1. 在 Revit 中创建“绘图视图”如下图 1。[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1[p=null, 2, left]2. 将变更单的电子版图纸保存成图片格式。将图片插入 Revit 中创建好的“绘图视图”,并命名 规范(建筑变更单 01),如下图 2。
[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2[p=null, 2, left]3. 将所有的变更单图片都以此形式保存入“绘图视图”,将“绘图视图”有序归类,如下图 3。
[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3[p=null, 2, left]4. 根据载入模型的变更单,逐一修改模型。如建筑变更单 01,涉及 B01,F01,F02,F03,F04 共 五层,需要根据变更单逐层修改。先复制 F01 的平面图,对复制出来的平面图命名“建筑变更单01-F01”,然后裁剪视图至变更位置,并标注清楚,下图 4 是 F01 层修改后裁剪的平 面图。[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4[p=null, 2, left]5. 按照建筑变更单 01 依次对 B01,F02,F03,F04 进行修改,并裁剪视图,对视图进行归类,如 下图 5。
[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5[p=null, 2, left]
[p=null, 2, left]3.2 创建图纸[p=null, 2, left]1. 为便于按月审核变更单的修改情况。需要添加“变更管理”项目参数。设置要点如下图 6。[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6[p=null, 2, left]2. 新建图纸,在“标识数据”变更管理中添加相关月份,并按照变更单号对图纸重命名如下 图 7。
[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7[p=null, 2, left]3. 图纸按要求调整后,将建筑变更单 01 所涉及的平面视图及绘图视图逐一添加进入图纸,如下图8.
[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8[p=null, 2, left]4. 对建好的图纸的浏览器组织进行设置,使图纸归类准确。新建浏览器组织“专业/变更”,如 下图 9。并将“成组与排列”按下图 10 设置。设置好后即可归类整齐,如下图 11。[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9[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10[p=null, 0, center][p=null, 0, center]图 11[p=null, 0, left]来源:牛侃BIM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