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行业政策

行业新闻 | 四川:永丰村里话“丰收”

发布:admin 浏览:94人 分享
发布于:2025-11-09 08:0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蒙

11月5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田里成熟的三月瓜。这是9月稻谷归仓后,“稻—菜”轮作模式带来的又一茬收获。“永丰永丰,永远丰收!”永丰村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村子,丰收,是这里的进行时。

在几步之遥的文化大院里,一名宣讲员的到来,让气氛愈发活跃。当天下午,中央宣讲团成员,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走进永丰村,与村民、基层党员干部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只有竹椅、问答和阵阵掌声,一场接地气、暖人心的宣讲在晚秋乡村拉开帷幕。

“大家好,这是我第二次来眉山。”韩俊一句问候,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次来四川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大家一起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全会重点讨论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这是国家的宏伟蓝图,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围绕全会精神,韩俊从国家发展大局讲到永丰村的田间地头。“过去五年极不平凡,我们顶住了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他说,“未来五年,是国家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期,我们要朝着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稳步前进。”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即将启航的重要节点,永丰村里的这场“坝坝会”,“丰收”主题贯穿始终——在可感可及的细节里,品味过去五年的果实,展望未来五年的收获图景。

谈到农业农村,韩俊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他进一步阐释:“国家的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群体、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落下。”

“你种一亩地要多少人工?”韩俊问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

“我们全程机械化,种植、收割都靠机械,育秧也工厂化了。”李雪平的回答底气十足。

这份底气,来自永丰村实实在在的粮食丰收——2025年,永丰村耕地面积增至6560亩,高标准农田达4400亩,粮食亩产增至780公斤。

“烘干问题解决了吗?”

“解决了,现在用机械烘干,不再靠天晒粮。”

一问一答间,农业现代化的图景也清晰浮现。

“农业现代化首先是科技现代化。过去一亩地要几十人,现在几个人就能搞定,这就是进步。”韩俊说,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端牢,“碗里要装中国粮”。

话锋一转,他接着补充:“不过,咱们农民的‘饭碗’要更丰富,光靠种粮还不够,还得有能增收的新产业。”他顺势问:“村里有旅游、有民宿吗?”

“我们有农家乐,民宿还在规划中。”李雪平回答。

韩俊点头说,农业不仅是种粮食,还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乡村的多元价值。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农村要宜居宜业,就要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这‘三个度’。”

谈及宜居,他特别点出农村改厕和垃圾治理这两个关键点:“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厕所革命的落实,不能让垃圾围村、厕所问题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

永丰村的“丰收”不只是在粮仓。退伍军人张澳分享他回村做宣传、搞策划的经历。韩俊表示,张澳这样的“新农人”“乡创客”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的“新头雁”。

村民叶红如的“丰收”同样可观。叶红如介绍,作为永丰村农家乐开办的第一批“探路人”,自从把老房改造成农家乐,他家收入翻了两三倍。韩俊笑着说:“你是第一批‘探路人’,要把农家乐办得越来越红火,带动更多乡亲增收。”

时近傍晚,宣讲接近尾声,村民们意犹未尽。永丰村的田野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种子,正乘着全会的东风,在这片热土上悄然生根发芽。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