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资讯> 行业政策

行业新闻 | 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基础上,抢抓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机遇,打造“魅力旅游村”— —“边缘村”成“示范村”

发布:admin 浏览:81人 分享
发布于:2025-08-19 08:03

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坐落于长江南岸,曾是个连村部都建不起的穷村。2018年,因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被贵池区列为重点帮扶的“边缘村”。近日,记者走进灯塔村,眼前却是另一番模样。

沿着村内蓝黄粉三色标线的“彩虹路”向长江边行驶,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成片竹林随风摇曳。两层小洋楼一栋连着一栋从眼前掠过,一排排崭新的路灯矗立路旁,健身广场、旅游公厕、公共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 这几年,村里装了282盏路灯,建了3座旅游公厕,安了182处监控探头,建成7处健身广场、2处远程教育广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纪律感慨道:“2005年我刚来的时候,村里连村部都没有,村干部开会得挤到村民家里。现在有了稳定的致富产业,日子越过越好。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村里的葛根种植基地。”

车辆经过一处灰白相间的高塔,没多久,一片规整的田垄出现在眼前。十几位戴着草帽的村民正弯腰除草,藤蔓攀附在整齐的竹架上,巴掌大的叶片随风轻摇。

“ 这160多亩葛根基地,去年为我们村集体带来了46万元纯收入。”谈及葛根,纪律满脸骄傲。

灯塔村长期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籽为主,没有特色主导产业。2019年,乌沙镇政府及村两委多次带领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到先进地区学习。结合本地实际,随后将一大片撂荒地进行整治,发展葛根种植。

“ 土质检测显示含沙量高、透气性好,特别适合葛根生长。”纪律回忆,村里建蓄水池、打深井、修生产路,硬是把荒草丛生的撂荒地改造成了标准化葛根种植基地。如今,葛根种植基地不仅成了村里的“聚宝盆”,还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尤其是脱贫户在这里实现了稳定就业。

“ 自从种葛根之后,我就在这儿做事,一年能挣两万多块钱,加上土地流转费,比以前在工地做事既划算又稳当。”69岁的村民陈永义边说边利落地挖掉葛根旁边的杂草。一旁的村民接话道:“我们这十几个老年人在这常年打零工,每人一年也能赚一万多。”

基地不远处,是葛根加工包装车间。车间内的机器被擦拭得明亮如洗,产品展示架上,真空包装的葛粉、葛根粉丝、葛根茶整齐排列。“现在是葛根生长期,车间暂时没有加工。立冬后,这里可忙了。”车间生产负责人许闰年向记者介绍了葛粉的制作流程:葛根被挖出后,会经高压水枪冲洗、滚筒去皮、破碎过滤、除砂、沉淀等工序,之后再脱水烘干、包装销售。

“为提升产品附加值,2020年村里投入150多万元,在种植基地旁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加工包装车间,还购置了年加工能力240吨的全自动葛根产品加工机械。”许闰年指了指墙上的牌匾补充道,“池州市亿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们村集体自主注册的经营性公司,如今已实现葛根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走出车间,路边小广场上的十几块展示牌吸引了记者注意,上面既有全国各地葛根品种的详细介绍、源远流长的葛根养生故事,也详细记录了灯塔村自2019年起发展葛根产业的历程。“靠着种葛根,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几年我们村也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村’。”纪律笑着介绍,“这个小广场就是专门开辟的,用来接待前来考察的团队。”

今年,灯塔村又出了名,成为贵池区唯一一个入选2025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的村庄。站在汪村自然村附近的江堤边,纪律眼中满是憧憬:“这里是我们下一步和美乡村建设的‘重头戏’,老百姓早就盼着能好好开发这片土地了!”

汪村自然村紧邻长江,曾是饱受洪水侵扰的“水窝子”。后来,村民陆续搬迁,这里渐渐成了“空心村”。但鲜为人知的是,贵池区长江禁捕乌沙联合执法基地坐落于此,村庄周边的两座小岛上,既有大户承包的300多亩耕地和100多亩林地,还留存着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壕遗址。

如今,随着长江防洪体系全面升级,昔日的水患威胁已成历史。乘着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的政策东风,灯塔村在镇里支持下,计划深度挖掘长江岸线独特的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撬动社会资本,将这个逐渐“ 空心化”的自然村打造为集高端民宿集群、长江文化研学基地、特色农业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目前,乌沙镇已与贵池船舶工业基地达成合作意向,计划订制一艘40座左右的观光游船开发小岛研学游。“我们要让游客不仅能品尝葛根特产,更能沉浸式体验长江文化,把‘葛根村’变为‘魅力旅游村’。”纪律表示。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