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 遂宁市住建局关于2025年3月第一批申办“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行政许可事项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等有关规定,我局对2025年3月3日提交资料、申请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审查,本批次申办事项3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2项、不符合要求的1项。现将初审意见予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2025年3月5日至3月7日)。
一、遂宁市安居区柔刚街道头陀寺片区老旧小区附属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一期)建筑垃圾产生事项
(一)申办单位:遂宁市鹏安投资有限公司
(二)申办事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产生)
(三)基本情况:遂宁市安居区柔刚街道头陀寺片区老旧小区附属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一期)位于安居区柔刚街道,施工单位遂宁市鹏安投资有限公司申请办理该项目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产生)”许可,建筑垃圾产生种类为工程渣土、拆除垃圾、工程垃圾、工程泥浆,产生数量约为2万立方米,运输至位于安居区318国道的安居区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消纳。
(四)存在问题:遂宁市鹏安投资有限公司未提供正确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的告知性承诺》,其提供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的告知性承诺》中是对“遂宁市安居区老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一标段)”作出承诺,未对本次申办项目“遂宁市安居区柔刚街道头陀寺片区老旧小区附属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一期)”作出承诺。
(五)审查意见:不同意办理,我局已一次性向遂宁市鹏安投资有限公司反馈审查意见及存在问题。
二、遂宁市安居区滨江南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期)建筑垃圾产生事项
(一)申办单位:四川省恒鑫钟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申办事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产生)
(三)基本情况:遂宁市安居区滨江南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期)位于安居区滨江南路,施工单位遂宁市鹏安投资有限公司申请办理该项目工程渣土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产生)”许可,产生数量约为2000立方米,运输至位于安居区318国道的安居区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消纳。
(四)审查意见:同意办理,许可证编号为“川J00字第2025甲5号”。建筑垃圾产生现场应符合规范管理要求,设置符合要求的建筑垃圾分类暂存点,做好污染防治措施,运往指定场所消纳。
(五)许可时限:自审批同意之日起,至该公司签订的有关合同约定时间2025年8月5日止。
三、遂宁市主城区河西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工程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建筑垃圾产生事项
(一)申办单位:遂宁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二)申办事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产生)
(三)基本情况:遂宁市主城区河西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工程升级改造项目(二期)位于船山区,建设单位遂宁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申请办理该项目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产生)”许可,建筑垃圾产生种类为工程渣土和工程垃圾,其中,工程渣土产生数量为32万吨,运输至位于船山区龙津路与龙凤大道交汇处西侧地块土方平衡10万吨;工程垃圾产生数量为3.5万吨,运输至位于蓬溪县火车站集聚工业园处四川绿水源建材有限公司运营的四川青山新材料有限公司(水泥厂)协同处置。
(四)审查意见:原则同意遂宁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申请的10万吨工程渣土运输至位于船山区龙津路与龙凤大道交汇处西侧地块进行土方平衡,同意其余申请事项。许可证编号为“川J00字第2025甲6号”,建筑垃圾产生现场应符合规范管理要求,设置符合要求的建筑垃圾分类暂存点,做好污染防治措施,运往指定场所消纳。
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遂宁高新技术产业船山园区、遂宁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于2025年3月4日到龙津路与龙凤大道交汇处西侧地块现场核实,该地块仅用于土方平衡10万吨,遂宁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表示后期将另行寻找其余工程渣土处置场所。根据《四川省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建筑垃圾产生种类及数量、产生周期、运输单位及运输车辆或处置设施发生改变的,应及时向原核准机关提出变更申请”,遂宁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应及时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提出工程渣土处置场所变更申请。
(五)许可时限:自审批同意之日起,至该公司申请时间2026年1月30日止。
行政许可申请人对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社会各单位及个人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所申请许可的真实性及其他情况有举报的,请在公示期内向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详细的书面材料。单位举报应加盖公章及真实的联系方式,个人举报应署实名并附身份证复印件及真实的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遂宁市船山区渠河中路663号建设大楼15楼1513办公室;联系电话:0825-2320318。
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3月4日??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wanbim.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
相关培训